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墨子从他的政治主张出发,根据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总结,提出了“非乐”的文艺论点。“非乐”论是他的文艺思想的集中表现。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当然不要妄加评述,科学的办法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以便剔除糟粕,达到吸取其合理内核的目的。 为什么墨子提出“非乐”论呢 ?这在《非乐》篇中可以寻到解答。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非乐”思想是墨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非乐”思想有其合理性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分析墨子“非乐”思想提出的背景和“非乐”理论的内容,并总结出这一拒绝美学理论的得失,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非乐”思想,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涂平荣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23-25,46
墨子的政治观和伦理思想共融,形成其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他主张为政者应以“兼爱”为施政纲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政治责任;以“尚贤”为选官之据;以“非攻”为和平之本;以“节葬”、“节用”、“非乐”为政治道德等等,墨子的这些古典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一系列的哲学观点,为国家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墨子所处时期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来探究墨子非乐思想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墨子非乐思想对现下中国社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旗帜鲜明地提出“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一般认为墨子是否定艺术,不言审美的。本文认为墨子在倡导艺术的社会功利维度的同时,也兼容了审美维度。他的美以“用”和“质”为内涵,体现了当时思想家的社会责任感。从墨子“非乐”的背景、实质,及其“美”的涵义两方面论述墨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7.
墨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6):F0002-F0002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撰成《墨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功利.他把“兴天下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他的“兼爱”、“非攻”、“天志”、“非命”、“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等主张。(一)重视人的价值,这是墨子社会功利思想的出发点。孔子的学说开了重视人的价值的先河,发现了人的价值,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引)的思想。儒家认为人之所以有价值,主要在于人是道德的主体,能够自觉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责任的存在物。但是他们轻视“力”,即轻视劳动创造。墨子是小生产者思想的代表,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  相似文献   

10.
墨子从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出发,提出“非乐”的美学主张。这种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艺术和审美对人的生命促进的积极意义,但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出发点的,从这个角度说,墨子的审美人生观有积极的一面,其美学思想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墨子在救治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贵义是重视治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正当行为的渴望;尚贤主张用人制度以能力为本位,尚同侧重讲按照"天志"来统一全国思想与行动,二者是治政之根本;尚力重视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节俭体现了生活用度的合理安排,这一原则在日常消费中表现为"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墨子“非乐”论文艺观的三个支柱是对“力”“强”的关注 ,“兼爱”的道德理论和“准宗教性”的社会模式 ,由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以及这种方式与“乐”的考察之间的内在关联 ,可得出墨子“非乐”论的实质 ,乃是基于一种政治功利性的“搁置” ,其深层意义则是因为缺乏主体性的体验所造成的偏执。  相似文献   

13.
墨子在救治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贵义是重视治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正当行为的渴望;尚贤主张用人制度以能力为本位,尚同侧重讲按照"天志"来统一全国思想与行动,二者是治政之根本;尚力重视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节俭体现了生活用度的合理安排,这一原则在日常消费中表现为"节用"、"节葬"、"非乐"等。墨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孔子生活于周室衰王道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思以其道易天下”,多次表明“吾从周”的政治主张。他的诗教和用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张和为这一主张服务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孔子“从周”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复礼”,而在“复礼”上,“诗”  相似文献   

15.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其思想观点多以儒家的反对命题而提出,儒墨两家相互辩难,分庭抗礼。其中儒家主张的“亲亲”、繁饰礼乐、厚葬久丧与墨家主张的“兼爱”、非礼非乐、薄葬短丧,这三个对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析《非乐》篇可知,墨子主张功利性和审美性的统一,非常重视人的物质生存需要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种实用精神的贯穿之下,墨文的《非攻》《尚贤》《兼爱》等篇承认人对“利”的需要,追求人的平等、自由。墨子的主张丰富了人性美的思想,在人性美的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是《诗经&;#183;魏风&;#183;伐檀》中的诗句。描写的是春秋时期黄河上游人们劳动的场景。那时的黄河流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随着人们对黄河流域的开发,资源与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唐朝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一诗中这样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8.
墨家的社会政治目标是“兴利除害”,“兴利”是正的目标,而“除害”是负的目标。本文认为,墨子从“除害”出发,以否定和消极的视角论证如何获取功利的思想,可以称为“消极的功利观”,具体包括非命、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五项。这五大主张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了墨家的作为整体的“消极的功利观”。  相似文献   

19.
"非乐"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解"非乐"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墨家思想。"非乐"思想异于儒家的"倡乐",因而在倡导儒学的时代易被误解和冷落,但深究其内涵,结合其产生的社会状况和思想基础,便能理解"非乐"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墨子的美学思想和政治理想,并对我们的当代社会生活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墨家学说为先秦之"显学",富有独创精神,在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墨子的"十论"思想体系做了综合分析,认为墨子从平等观出发,在人际交往原则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在政治思想中主张"非攻"、"尚同"、"尚贤",在经济思想中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从而论证了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平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