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高中学分制的含义、实行高中学分制的意义、高中学分制实施的障碍、高中学分制实施的保障措施四方面阐释了对高中学分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河燕 《考试周刊》2007,(51):142-143
本文阐述了学分制及高中学分制的概念、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对于改革传统的、僵化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着积极意义,但目前学分制的实施在理论认识、实际操作和制度层面都存在着种种困惑和问题。消除这些困惑、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制度上确立学分制的合法地位,取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深挖教师潜力,加强校际交流;利用高考积极引导完善高中学分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并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学分制的施行拥有了良好基础。然而国内目前针对高中生补考制度的研究却有所不足,缺乏较为完善的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和深入推进。因此课题以甘肃省市属高中为对象,以高中学分制的实施为前提,以补考制度的构建为切入口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实施学分制管理,改变学科中心倾向,建立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文章详尽地论述了学分制的产生背景和管理的内容.并就高中学校如何实施学分制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是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学年制是学校用年限和课程来衡量和控制学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即以学分和课程来评价学业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有利于综合高中课程的实施,使“个个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综合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综合高中学分制改革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对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一、西方国家综合高中学分制改革的概况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一般被认为是于1872年产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它不是继学年制之后出现的,而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课制导致了学分制,所以,学分制在西方通常被称为选课制或选科制(Elective system),而很少称为学分制(credit sys-tem)。后来在美国得以发展和全面推广,并大致经历了选课制的诞生、学分制的确立以及中学学分制的确立三个阶段。目前,普通高中学分制已在我国全面开展。把学分制下移到中学,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已经出现的事物还是新鲜事物?文章通过对我国高中学分制历史沿革的梳理,以及对高中学分制的发展历史的反思,以期对现在高中学分制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分制是否该慢些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高中学分制的实验和推行,将从课程管理制度上保证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中学实行学分制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7前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自中学学分制诞生以来,各国对它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我国历史上断断续续实行中学学分制的艰难经历,也体现出了它的矛盾性。在现阶段,学分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综观第一、二批5个实验区的具体情况,以下几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将直接制约学分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高中学分制管理的现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等国都采用了学分制这一评价模式,从他们的实施情况来看,各国的学分制都具有本国特色。现以美国、日本、加拿大三国为例,考察他们的基本情况。1.美国的高中学分制管理美国是高中实行学分制的发起国,现在美国高中仍然普遍采用学分制管理,其学分单位通常采用卡耐基单位(CarnegieUnit)。一个卡耐基单位就是一学年(36周)修读某一科目(每周上课5节,每节以40分钟为原则)至少达到120小时以上,一个卡耐基单位即1学分。美国大学入学资格通常要求学生修…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诸多主体和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高中学分制实施中可能面临:学生选课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教师的素质和精力的有效应对性、对青年教师的保护、选修课的落实、教学管理的适应性、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的发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