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还应该把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中心都由教师转向学生。“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名一流的学生”,特级教师张思明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学生,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唱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歌唱教学中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即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老师做到从学生的位置、角度进行教与学的思考,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本文试着从唱歌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几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梁鹏 《陕西教育》2001,(12):29-2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是21世纪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下面,我从政治课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是换位思考法。所谓换位思考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改变教学方法,落实主体地位 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做到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的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学,板书、投影片的设计要利于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辩论、答辩表演、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秦始皇》一课时,我对课堂结构作了调整,在事先告知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围绕秦始皇设计问题考教师,师生换位,新鲜的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堂课下来我才发现,原来学生的思维是这么的活跃,逻辑性、严谨性、语言组织能力也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8.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为了能在教学中与学生思维上同步和心理上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师“心理换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心理换位”应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宗旨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四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我在教学实践中懂得了要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改“学生从来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其次,要改“经常是教师问。学生答,众生听”。再次,要改“教师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教师只叫优等生只说出正确答案”。凡此种种现状,都是客主错位、教与学错位、授知与育人错位、整体与个体错位的集中表现。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爱提问,多讨论,多思考的好习惯,创造民主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划一划”、“写一写”、“练一练”、“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让更多的爱迪生从我的课堂中走出。最后,要克服“注入式”教学。创造“自主式”,痛改教师一讲到底的顽症,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就要努力实现强化教师角色换位,变“主宰”为“主导”;强化学生地位换位,变“被动”为“自主”。  相似文献   

10.
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2.
换位思考是逆向思维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体验对方的情感。教师的“换位思考”是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 ,从心理上去体验学生的思想、动机和行为。这种思考是主观上的一种假设 :假如我是什么 ,我会怎样想 ,怎么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 ,不了解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说不上教育。要了解、教育学生 ,“换位思考”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绪强加于学生 ,造成学生逆反心理逐渐增强 ,从而使有些教师感觉到“现在的学生不听话、不好…  相似文献   

13.
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转向“新常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四“全”矛盾:一是教师群体全员线上教学与部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不足的矛盾,二是全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三是全时段居家学习与家长辅导精力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四是住、学、娱等全功能学习环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矛盾。因此,建议进一步革新在线教学方法,如采用“灵活的课程表”,实行“网络走班制”,做到真正的“课堂搬家”;在家校协同方面,教师需要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两种换位思考;此外,突出在线教学师资的主体价值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上课时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与学生换位思考,教给他们培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的方法等,让他们的学习逐渐有了科学的含量,逐渐轻松容易起来。教育管理时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够使教师赢得人情味、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与满意、赢得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换位思考需要把功和利看淡,需要坚守一些原则,静心专注。坚守良心,以学生为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相似文献   

16.
周玮 《南昌教育》2008,(1):51-52
一、共创性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共创性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心共创,进行互动性教学和团队性学习,转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共创性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参与意识和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来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17.
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众多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愉快教学”。因此,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愉快教学”已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万荣华 《课外阅读》2011,(11):286-286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陛、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如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对课堂上运用“探究性学习法”来确定学生主体地位,获得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19.
章桂周 《学语文》2014,(1):31-32
教是为了学,学生学有所获、学有长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可很多时候,我们误将手段当目的,以教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学生意识,将教学本末倒置,这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具有学生意识,能进行换位思考,就会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就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教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怎样学,就行了。”一位教师向黄艳燕“取经”,问为什么她上课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热情高涨,黄艳燕就这样回答了他。而就是黄艳燕的“因学而教,顺学而教”和对学生的那颗挚爱的心,书写了她与孩子们的牵手情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