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后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金融监管提供了经验教训,引起我们对我国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现状和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并研究这场次贷危机的起因,并从中得到启示: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法律制度;针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加强市场化监管;当前应正确对待我国金融创新问题,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有效可行的金融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大动荡,诱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深刻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严重缺陷。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3月制定了《金融改革框架》,试图建立跨领域综合性监管机制。我国面对这次危机,应从中吸取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次贷危机,通过资金流动的传导对实体经济的产生冲击,进而对贸易和金融产生影响。中国这次切实地感受到了开放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国际因素是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产品迅猛扩张的结果,国内因素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充分。因此,应从美国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从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经营方式等方面探讨我国银行业如何规避风险,构建银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保证。我国虽然已构建了监管的法律体系,但与国际金融秩序有一定差距。本文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人手,分析了银行金融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间金融的重要地位与两面性决定了对其必须进行法律监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客体模糊、监管手段单一等,若不尽快改善民间金融监管的窘迫状况,势必会阻碍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督管理,从坚持"适当监管与放松管制"理念、完善民间金融法律规范、实现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客体差异化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是高风险产业。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危害世界经济,促使世界各国重新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与之同时,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统一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尚未建立,美国仍然占据国际金融霸权地位。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给中国带来很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柯健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9-123
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需要建立各国经济和政策的协调机制,需要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目前这种约束机制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自由化的发展速度,这是造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推进金融自由化,必须加强对本国金融监管,这是化解金融自由化风险的重要手段,消除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是控制金融自由化风险的有力保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控制金融自由化风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美债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预示着主权债务问题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厘清美国债务问题的演化路径,探讨其对美国国内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梳理美债问题的演进路径和内外影响,可以发现,尽管美债问题与欧债危机二者交替出现、相互影响,但在形成原因、救助措施和国际风险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中国应主动制定相关避险措施,积极反思中国的外汇战略,合理规划外汇结构,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要足够重视地方债务问题,以降低美债问题对中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对它们进行规范的法规主要是一些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这些部门行政规章处于较低的法律位阶,难以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人大常委会应以现行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为基础,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分别立法,即分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和《农村合作银行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加强信贷管理,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科学的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充分考虑风险,避免盲目性;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和货币政策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以银行挤兑为特征,银行无非是信贷的一个代名词,挤兑针对存款,而信贷总要以贷款或者以利息率表现出来。贷款为货币形式,利息率也就是货币的价格。价格用货币单位来计量,这是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的生成机理和货币价格的生成机理是不同的两个问题,资产价格的生成,既和货币价格有关,也和商品价格有关。超量印钞,超量贷款,只有银行才能做这种事。可见,金融危机不过是银行自导自演一场闹剧的负面结果。分析贷款膨胀现象,利息差(银行利润)必然引起注意。本文拟通过思考利息率变量的成因,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的贷款膨胀起因"提供一个基础性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银行,国际机构和政府都在苦苦挣扎应对全球信贷紧缩、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带来的后果。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正当的交易方式是全球经济崩溃的导火线.加上从2000年到2006年繁荣经济体资金的流入将投资者驱向风险越来越大的市场.经济崩溃对任何一个国家都造成影响。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似乎已经避免,但经济学家们依然称之为”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向其他地区蔓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危机,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危机救助制度.完善我们的法制社会,整合有用的社会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其它机制来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美元地位危机阶段,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了实体经济,引发了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消费异化两个层次。全球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金融加速器"理论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有必要概述"金融加速器"理论及其相关的实证成果,阐述"金融加速器"理论揭示的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机制,以及该理论在解释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介绍这一理论的最新进展情况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