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参考》已经出版十周年了。十年来,由于编辑部同志的辛勤耕耘和作者们的关怀投稿,使刊物内容日见丰富,参考价值也日益加重,已成为出版工作者的一份重要参考读物。《出版参考》已由初创时的面貌,走向更加成熟。我作为刊物的一个忠实读者,要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出版参考》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2.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始终关注《浙江档案》的成长。如今,《浙江档案》已办刊三十多年,发行出版373期。作为一种专业期刊,这种坚持非常不容易,透过这个简简单单的数字,我们看到的是:历任省档案局领导对刊物的重视和指导,几任期刊编辑部同仁的心血和汗水,长期以来读者、作者的信任,以及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浙江档案》的不断成长,我感到由衷的欣喜。作为一名始终关心刊物发展的老档案人,我要谈谈我对刊物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评《出版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些年来,在从事《编辑之友》编辑工作中,我曾陆陆续续地接触到各地编辑出版的出版类专业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大同小异,是这些刊物给我留下的一个总体上的粗略印象。在这样一种总体印象的背景下,我见到了复刊后的《出版科学》期刊。 可以说,我同样是以专门刊物编辑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它的。然而我欣喜地发现,复刊后的《出版科  相似文献   

5.
正在书海遨游这么久,在您的心目中,一定会有一份"好书"档案吧?哪些书,在您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唯一?或者,哪些出版社、出版机构,是您购书的首选?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出版科学》理应作为其中一个阵地,供同好者聚集。《出版科学》自本期开始,拟展开《我心中的好书·中华出版物》征集活动。如果您推荐的出版物被《出版科学》采纳,《出版科学》会赠送您一整年的刊物以聊表心意。如果您已是我们的赠阅对象,您也可以将刊物赠送给友人,编辑部会保障每一份赠刊准确送达。您的推荐,将成  相似文献   

6.
《出版工作》自1978年创刊,到此期已届第116期。一位老出版工作者说:十年动乱后,出版事业从恢复、发展到繁荣;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和取得的卓越成绩;出版工作者所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和付出的辛勤劳动,都反映在这本刊物之中。如果有人要研究新中国的出版史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出版史,《出版工作》大抵是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的。或许这话并不十分夸张。  相似文献   

7.
祝贺与希望     
作为一个老档案工作者,我由衷地祝贺《贵州档案》创刊20周年。 《贵州档案》作为贵州省档案局和贵州省档案学会主办的一个专业刊物,它为贵州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1993年创刊的《出版科学》至今已经20年。古人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出版科学》一路走来,经历种种困难周折,取得很大进展,如今年已及冠,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可喜可贺。著名编辑家林穗芳2003年为《出版科学》创刊10周年写了一篇专文,肯定《出版科学》的工作,指出刊物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9.
《出版科学》编辑部:你们的20周年庆祝词征集函已收到。我衷心祝贺你们的出生和成长。早期我曾给你们写过不少作品,近年写得很少,但我仍然不断翻阅你们的刊物。我认为你们的刊物在业内有相当影响。栏目设置比较合理,内容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十年感怀     
《出版参考》已度过十个春秋,抚摸这摞起的200多期刊物,作为曾为她的诞生及成长作过一个时期编辑工作的我,在欣慰之余,不禁又缅怀起这份刊物的倡议人边春光同志。 边春光同志长期担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局局长,1987年起担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他一贯重视出版信息工作。记得1987年春,他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出版科研规划会议的发言中,对加强出版信息工作专门讲了一段话:“信息是出版研究的一种重要资源,有了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开阔视野,启发思考,打开思路。把获得的信息经过分析比较,作出恰当的决策,会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谈编辑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科学》约我为“老编辑甘苦谈”栏目撰文,我虽年已55周岁,但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老编辑,只想就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点心得体会。 我于1962年由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工学专业毕业,即到武汉工业大学的前身——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任教。在从事材料与热工专业教学、科研25年后的1987年调至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任编辑、副总编辑至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能够长期一贯地从事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编辑生涯结缘和融于出版事业发展之中,感到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笔者受湖北省编辑学会的约请,对湖北省近二十年的出版科研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出版科学》作为湖北省出版科研的主要学术园地,我曾对之作了通读和重点研究。平心而论,对刊物读与研的过程,也是我个人学习与收获的过程。刊发文章中的知识内容、思想观点、文献学术等方面的营养,不知不觉中被吸收,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这里且不去说它。而贯穿在刊物中的,体现刊物编者的办刊思想与作风、立场与精神、态度与方法等与具体办刊实践有关的种种,对于我这样一个从事出版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今年初调至图书馆工作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作为图书馆界的一名新兵,为能适应工作需要,我除钻研图书馆学大专教材外,尤其注意阅读图书馆界出版的研究性刊物。几个月来,在我所见到的图书馆系统的研究性刊物中,《图书馆杂志》是我十分喜欢的刊物之一,每期成了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力求"闻达于诸侯"--《出版科学》的办刊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科学》是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的一份编辑出版学研究刊物.它创刊于1986年,但只试办了一期,后因故停刊.1993年湖北省编辑学会筹建成立,决定把《出版科学》复刊,作为学会的会刊.  相似文献   

15.
吴道弘来信 编辑同志: 《出版科学》第4期收到。很为这个刊物的内容高兴。对你省主持策划之功,衷心感佩。 《出版科学》这一期信息和反映的面都很大。我和戴文葆同志都觉得正文字体是否小了一点(也许我们  相似文献   

16.
《大学出版》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0年的发展路程。它是伴随着我国大学出版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目前,《大学出版》已经成为大学出版人必读的杂志。突出工作指导性又注重学术性已成为它的特色。办杂志,我是外行;读杂志,从杂志里寻找自己所渴求的知识和信息,则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性需求。《大学出版》是我阅读和学习的园地,获得信息的源泉。正如一位大学出版界的老社长亲自对我说的,《大学出版》他每期必读,《大学出版》是他了解大学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信息资源。《大学出版》能有今日之成绩,是经过几届中国大学出…  相似文献   

17.
李海燕 《出版科学》2008,16(1):92-94
王建辉从事近代出版史史料爬梳和学理研究始自1996年,至今已逾十年,有论著《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老出版人肖像》《出版与近代文明》问世。《文化的商务》评叙了王云五经营下的商务印书馆是在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务来运作。《老出版人肖像》纪录了在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踪迹的五十余位老出版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军事记者》的老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令我欣喜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务刊物并非十分繁荣的情况下,她伴着时代的风风雨雨,沐浴着党报的丽丽阳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走到今天。特别是从去年8月改版以来,她已成为一本浓缩着前沿新闻理论、洋溢着对读者真诚情感的高品位刊物。完全可以说,她已登上了国内一流刊物的雅堂,与《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一起,在新闻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走,她也走,与时俱进立潮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就受到了这本刊物的滋养。当时,我在胶东大山沟里当兵,团里的新闻干事举办新闻学习班,给每位学员…  相似文献   

19.
对代为征订《新闻爱好者》,我的确费了不少口舌。我们这里公安宣传起步较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还不很重视。但是我乐意这样做。为使我局的30多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新闻爱好者》,我跑遍了全县20多个派出所和局直机关各单位.找负责同志谈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新闻爱好者》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各地对刊物的反映,并拿出样本供他们参阅,使这些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公安们对贵刊发生了兴趣。有的派出所一下子订好几本,甚至人手一册;有位所长想一下子订几年的《新闻爱好者》;县局办公室把《新闻爱好者》和《人民公安》、《河南公安》做为三大主要学习刊物,要求各所经常组织学习。目前,我仍在为扩大刊物的发行而“游说”着,力争再发  相似文献   

20.
明年的期待     
《出版经济》2003,(12):1-1
2003年第12期刊物出版后,《出版经济》杂志自前身《出版财会》改版以来已整整走过了5个年头。《出版经济》在走过5年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适应新变化的需要,为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于出版业界,又将再一次改版。在此,首先感谢各级领导、新老读者和相关单位、社会各界朋友们在过去多年来对《出版经济》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