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魏志坤  郑如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96-197,143
行为矫正技术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传统方法,是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行为的系列技术。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孩子思想的成长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而基于行为强化与惩罚原理的行为矫正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工具,更可以促使良好行为的建立与培养,从而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问题行为辅导方法一一行为矫正法.主要包括强化惩罚法、代币法,行为契约法、认知行为矫正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问题行为辅导方法——行为矫正法。主要包括强化惩罚法、代币法、行为契约法、认知行为矫正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因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也相对较多。矫正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这是特校教师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重度智障儿童乐乐的问题行为矫正为案例,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依次进行了简单的案例介绍,描述了主要的问题行为,确定了终点行为,分析了他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灵活多样,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期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矫正他们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任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都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章简述了行为疗法的矫正技术之涵义、发展筒史、理论基础、常见的行为矫正技术及行为矫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了解行为矫正技术,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社会良好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行为矫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儿童行为的改变上,行为矫正的作用更为显著。分别从建立希望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这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以改变儿童的行为,从而使儿童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重度智障儿童,本文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运用行为矫正法尤其是正向行为支持法,辅以家庭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最终取得明显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本个案能为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和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行为矫正技术在重度智障儿童中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一例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案例研究.咨询师从儿童的行为原因以及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辅导,取得显著效果,为多动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教师及家庭、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可采用行为矫正技术,如强化、消退、暂停、团体偶联、契约、批评、积极地练习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为矫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儿童行为的改变上,行为矫正的作用更为显。分别从建立希望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这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以改变儿童的行为,从而使儿童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一例青春期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行为原因。笔者采用忽略促进、代币法、差别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其青春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希望为唐氏综合症儿童青春期的情绪与行为训练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故事片段涉及了行为矫正原理的应用,研究者分别从条件反射、正强化、区别强化、塑造、渐隐、链锁、隔离、体罚等八个有关行为矫正的概念或技术方法入手,分析了故事中体现的行为矫正原理。  相似文献   

13.
王燕 《学周刊C版》2014,(9):62-62
本文就一例青春期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行为原因。笔者采用忽略促进、代币法、差别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其青春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希望为唐氏综合症儿童青春期的情绪与行为训练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系统、客观处理人类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教领域。结合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特点 ,将链锁法、消退法、正强化以及相互抑制等若干行为矫正原理应用于生活技能训练、语言教学以及其他行为和情绪问题矫正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症已经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互联网成瘾既源于互联网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特点,也源于青少年个体的人格特质。在矫正青少年“互联网成瘾”行为时,最关键是建立他们的新行为,而强化积极行为发生频率最有效的手段包括:前进链接;CRA—加代币治疗技术;行为功能分析及自我管理计划;强化关联契约。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将来也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可以矫正的,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这些方法既有由外而内的行为矫正,也有学生内在的自我帮助。  相似文献   

17.
攻击性行为是自闭症儿童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往往会影响儿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矫正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综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行为矫正等多种手段,通过改善环境、树立示范对象、消退促进攻击的因素、正向行为支持等策略,分阶段开展矫正训练。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为基础,针对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强化维持学生二语学习的动机。研究分析在教学中采取榜样,刺激控制和自我管理等方法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行为进行正面强化和维持,还有利于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消极行为进行减弱或消除。此外,就行为矫正的种种方法在如何强化维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中的正确使用也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行为矫正理论中的行为塑造法和普雷马克原理对依赖型、敷衍型、磨蹭型的作业不良儿童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行为塑造是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个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普雷马克原理是让高频出现的行为(喜欢做的行为)作为低频出现的行为(不喜欢做的行为)的结果,这样来提高低频出现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9,(4):89-96
听障大学生具有追求感官刺激、喜欢自我补偿、情绪自控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沉迷网络、滋生网络过激行为,网络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爆发性、伤害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听障大学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应通过认知改变法、情绪宣泄法和意志锻炼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并通过健全班、院、校三级心理健康安全预防体系,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