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楼梦》前80回"和"类连词有"和、并、与、及、以及、同、连"等七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66%强,而"及、以及、同、连"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3.
并列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分句,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连词中重要的一类。本文主要从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调查了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并列连词“与”的使用情况,在每个时期又从使用情况和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可以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并列连词“与”在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影子叙事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手法,而贾宝玉与甄宝玉更是红楼梦中众多形影人物中最经典的一对。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是模糊绰约的,甄宝玉表现出了贾宝玉内心对知音的渴求;在后四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逐渐具体真实,成为贾宝玉另一种人生道路的假象。这一组形影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从元春死亡年龄、两个妙玉形象、秦可卿上吊自杀、鼓吹学诗无用、暗示凤姐有两个女儿等五个例证中,可以得出《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有曹雪芹的手笔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薛宝琴是《红楼梦》众多女子中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角色,她才貌双全,但在一百二十回的全本中,却被塑造得虎头蛇尾,在后四十回中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失却了她在前八十回中的光彩。本文试从薛宝琴在《红楼梦》中扮演的角色及最终的结局两个方面,对宝琴这个人物进行探讨,指出薛宝琴是贾府盛衰演变的一个看客,而且她并非是一个"多福"之人。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并列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并列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并列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和"、"合"并存。  相似文献   

8.
自从近代统计学发达以来,文学研究者们也试图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作为考察和剖析诗歌小说的手段。如有人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中某些字出现频率的统计认为全书基本出于一人之手;又有人注意到李白诗歌中对清字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7):78-79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写作中并列连词的误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并列连词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并列连词时会省略必要的连接词或不能恰当使用并列连词;(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误用并列联系现象大致可归为:多余的并列连词,误用的并列连词,并列连词连接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结构及并列连词的缺失四类。  相似文献   

10.
(一) 《红楼梦》“三家评本”护花主人总评中说道: “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只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扁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 《红楼梦》全书有尺牍九封,前八十回两封,后四十回七封,都各具特色,细细品味,也都是“无不精善”的翰墨。 (二) 前八个回中的两封信都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部分里。一封是探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会中存在了几百年的种族问题,促成了一代代黑人作家把黑人的悲惨遭遇付诸于笔端。如果说黑人在白人社会中是地位卑微的一个群落,那么黑人女性正处于这一卑微群落的最底层.太多的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失去的自我,失去了尊严,但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一种潜藏的寻找自我的意识如一股暗流在悄悄游动,非人的凌辱使她们欲冲出世俗的樊篱,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格尊严。黑人女性受到的歧视,不仅仅是一个种族的屈辱,更是全人类的悲哀,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着人类至真至纯的美好,而不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直观的角度推出了曲面上一点的Dupin标线方程以及近似曲面方程,分析了曲面在该点邻近处的近似形状和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13.
汉藏语四字格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者都予以关注。但对魏晋以后、现代以前的四字格关注较少,难以构成史的脉络,需要对其研究以填补空白。我们立足《世说新语》,从四字格音步、叠字辞典对《世说新语》四字格收录情况三方面对《世说新语》四字格进行描写分析,以增进对这一历史时期四字格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船>这一课中,我大胆地进行了四方面的尝试.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意整体感悟,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开放利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跨学科的应用;注意教材组合,把"语文天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两项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成果,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它提示我们,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投梭记》通过对魏晋时期“幼舆折齿”这一文人风流韵事的深刻挖掘和精心提炼,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创作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朝廷内部奸臣当道、社会动乱不堪的黑暗现实;同时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悲欢离合的艰苦爱情历程,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崇高情操;反映着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思考,寄托着他愤世嫉俗的思想。在艺术上,塑造出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在结构布局上也颇见匠心,语言雅俗共赏,既充满着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文人写心剧。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现有对"A就A"的研究,在论述了"A就A"结构式的成分、语义和语境之后,对"A就A"这种结构的三种成分在四种语境中的具体情感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A就A"结构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表达多种复杂的情感,并达到不同的情感效应。最后针对"A就A"这种结构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条青鱼决心要环游世界。“我已经厌倦了北海,”他说.“我想知道世界其它地方有些什么东西。”于是他往南游向深深的大西洋。他游啊,游啊.游得离他熟悉的海洋很远了.游过了赤道附近的温暖水域,又继续往南游,进入南大西洋。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他以前从来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鱼。有一次,他差一点被鲨鱼吃掉:还有一次,他差一点被一条电鳗电死;又有一次.他差一点被一条黄貂鱼刺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