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俄非主流文学之所以被前苏联官方批判、排斥、压制、否定,是因为苏俄非主流文学在处理十月革命、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等重大题材时表现出迥异于苏俄主流文学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非主流文学关注十月革命的负面影响和阴暗面,批判时代精神的虚妄和虚伪并预言其幻灭的命运,凸显知识分子的疏离并捍卫其独善其身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这场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观望到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过程与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相一致:陈独秀最初从民主主义与社会进化论角度看待十月革命;苏俄宣言与巴黎和会的双重刺激加快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认同;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彻底接受了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3.
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以来的90年间,有关这场革命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学术的争鸣推动了十月革命研究的深化。国内学术界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研究虽然称得上成果累累,但仍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本文择取"十月革命"与"十月革命道路"的概念、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与政治合法性、十月革命的"原罪"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立即碰到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明确的论断,但是却未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践下去,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紧,这种封闭性的对外联系推演出二战后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托洛茨基是上世纪初苏俄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对苏俄的革命与建设曾作过巨大贡献,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思想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十月革命之前,托洛茨基在分析了欧洲革命形势和俄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认为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要与世界经济保持相互联系的关系,当社会主义由革命转入建设之后,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苏俄最高层领导人之一的托洛茨基继续阐发这一思想,并在列宁逝世之后,在与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他分析了经济相互的根源及其纽带,重点剖析了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靳辉明、赵曜、吴恩远、舍甫琴科(俄罗斯)、彼得罗夫(澳大利亚)等来自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针对十月革命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与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收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通过对苏俄革命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论证,阐述了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他从唯物史观立场出发,肯定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必然.他突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动因,强调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在于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基础,创造一个资源共享、和谐共处的平等社会.剖析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脉络,探究其逻辑演进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三月十二日是我們偉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中山先生毕生从事民主革命运动,是有他傑出的貢献的。他一生在苦悶中摸索前进,最后終于走上了救国的正確道路,这是由于他接受了十月革命的教訓。十月革命給予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俄国革命的胜利,給中山先生带来莫大的鼓舞,使他晚年的政治思想有了很大的轉变。这是一个偉大的轉变。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意义。他說:“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个嶄新的时期。”历史事实就是如此。当中山尤生正在追求革命成功的道路而感到徬徨的时候,看到了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由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向往欧美式民主,相信威尔逊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初的陈独秀并不热衷于宣传十月革命,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彻底失败后,陈独秀对威尔逊总统也彻底失望,追寻救国真理的目光开始由法兰西转向苏俄,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十月革命。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更直接促成陈独秀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当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走的是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又是如何呢?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使了一大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转化.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观察自己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并于1921年7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进入了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时期,党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想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城市的工人运动上,而忽视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且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同时,也为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另一方面是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农村向城市即农民向工人阶级国家提供战争必需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工农经济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国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一起建设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豫东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传播新思想和革命理论,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在觉悟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工农武装,发动了著名的四望山暴动,大荒坡起义和商南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自身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对十月革命这一事件本身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在不同的时期,陈独秀的看法又是有所区别的,既存在合理的一面,但同时又存在着脱离实际、理解比较肤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先后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前两次宣布放弃帝俄一切在华特权.北京政府利用国内情势与苏俄困境的有利时机收复中国权益,成效明显。随着国际形势好转,苏联出尔反尔的第三次宣言态度明显强硬,北京政府受困于国内政争和社会舆论,外交应对整体显得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4.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协调和统一了对华政策。雅尔塔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蒋介石政府并没有被动地接受雅尔塔协定,而是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外交措施。在意识形态观的影响下,蒋介石政府推行了针对美苏的双重外交。即在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的同时,试图将中苏关系限制在亲美的前提下发展,邀请美国介入中苏关系,限制苏联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至今,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极端地全面否定到冷静对待的曲折过程;不仅如此,与苏联时期不同,俄罗斯的民间和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再受官方的控制,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俄国人在复杂的社会现状下,对历史问题和未来的重新思考,也更加显示政治文化的穿透性.十月革命的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双方关于外蒙的两个照会、关于东北权益和苏军进入东北有关事宜的四个协定,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旧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之一,“神权”不仅影响到群众的革命情绪和阶级观念,而且直接阻碍革命动员的开展。自土地革命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在苏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神权”运动,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政策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了苏区革命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两次插手新疆政局。第一次出兵支持盛世才建立亲苏政权,以失败告终。苏联策动"伊宁事变",制造"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分裂政府。在国际国内诸因素影响下,苏联被迫改变对新疆的侵略方针。经过和平谈判,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伊、塔、阿三区和民族军回到中国人手中。"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的成立,标志着三区人民的斗争融入了中国革命的大潮。从这个时候起,方可称作"三区革命"。  相似文献   

20.
赣南闽西既是中国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地区 ,又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革命区域 ;文章从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展示了赣南闽西客家人对中央苏维埃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表现了客家人在现代客家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