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距今二百三十四年前(乾隆十二年,1747年)脱稿的《西宁府新志》是青海省现存的最早一部地方志。在它以前,虽然有过[明]刘敏宽与龙膺撰《西宁卫志》,(清)苏铣撰《西宁志》或《西镇志》、(七卷,顺治十四年刻本),但这两部书现在巳找不到了。因此可以说《西宁府新志》是青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了。从内容的丰富和编纂的完善方面看,它不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明末清初(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时的青海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保存了大量地方性史料,是研究地区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自然情况等问题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我国地方志资料相当丰富,总数有八千多种。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存的云南地方志总数约三百多种,包括省志、府州厅县志、乡土志和山水志、盐井志在内。云南的地方志起源很早,萌芽时期可以上溯到公元一世纪。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记载,东汉明帝时期成书的《哀牢传》,是云南的第一部古方志。《衷牢传》的著者杨  相似文献   

3.
所谓地方志,就是专门记载一地区的疆域、山川、古迹、风俗、人情、方言、地方人物的传记以及重大事件的沿革的史书。地方志刚开始时,并不叫“志”,而是叫“书”、“记”、“录”,也有称“传”,还有称“图经”的。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地方史记之类的书籍。至汉隋之间,地方志的编纂逐渐兴盛起来,东汉袁康纂修的《越绝书》(相当于后来的浙江省志)。魏晋以后,出现了全国性的地理总志。到唐宋,地方志体例逐步完善了,内容逐渐充实了,使用价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是我国独特的、别具体裁的地方文献。千百年来形成的修志传统,给我们留下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书,成为我国历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中丰富的资料宝库。在我国众多的通志中,清代嘉庆初年谢启昆修,胡虔纂写的《广西通志》(以下简称《谢志》)就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志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以它新颖体例,博洽的内容而备受赞誉。本文拟就其方志地位作一略论,以求教于方家。 《谢志》共二百八十卷。卷首列谢启昆《恭进广西通志表》,次为《重修广西通志衔名》,又次为《叙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张报纸,是唐朝《进奏院状》实物。原件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是清朝末年在我国敦煌出土的文物之一。该件长97厘米,宽28.5厘米,纸质坚韧。上面从左到右竖书60行毛笔字,有“进奏院状上”字样的抬头。全文未完,看来现存者仅系原  相似文献   

6.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继《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地方志目录。该目录不仅著录了方志的书名、卷数、纂修者及版本,更详细介绍了方志纂修者的籍贯、生平、方志的内容、价值等内容,是一部实用的提要式方志目录。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著录的部分方志的修纂者、卷数及版本等事项有一些讹误。本文据所见原方志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8.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相似文献   

9.
岳珂佚书考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除了六部传世作品外,还有《小戴记集解》、《读史备忘捷览》、《东陲事略》、《西陲奏稿》、《北征》、《续东几诗余》等六部作品已经散佚,这些作品共同构架起其在学界享有盛誉的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的著述思想。本文依据现存史料对岳珂的这六部佚书作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前的作品通称古籍。我国古籍很多,据杨家骆统计,两汉及两汉以前已有1033部,计13029卷;到了清末,增至181755部,计2367146卷。流传到现在,估计有七、八万部(转述自《世界图书》1981年第三期)。了解古籍,先要了解古籍的分类。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里面的《艺文志》。清代金榜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古代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有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生当春秋末期的孔子,曾以“博于《诗》、《书》”贵重于世,并“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  相似文献   

13.
一、《七书》由来和在古兵书中地位及影响中国自古以来战争频繁,因而有中国古代兵学之盛甲天下之称,兵书之富也是屈指可数的。据不完全统计,见诸著录的兵书存目约2000部以上,现存者有500部左右,价值大的约有50部之谱。其中《武经七书》最享盛名。《武经七书》系指《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与李靖问对》(《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的汇集本。其产生是和古代兵书典籍的整理、武学的设立及制度化分不开的。宋仁宗时开建武学,神宗时中央招收武生百人,设武学博士教授,明定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节时,有学生问:“这里说《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又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是《汜胜之书》,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15.
《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类书,是我国古代的大型参考工具书。《北堂书钞·乐部》保存了隋以前大量的音乐文献。研究《北堂书钞·乐部》文献对今天的音乐史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以《北堂书钞·乐部》原注本和孔注本的引书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北堂书钞·乐部》的引书情况作以整理,发现并探讨《北堂书钞·乐部》的引书情况变化的现象、特点及原因,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嘉靖《许州志》是现存许昌明代志书中最完整的一部,是许昌的一部重要地方志,其体例和内容皆有特点。嘉靖《许州志》是比较全面地记载和反映明代许州的地理、经济、风俗等情况的许昌地方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著录了当时国家所收藏的西汉以前的各类书籍,而且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来人们了解从上古到西汉末年图书情况,以及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汉书·艺文志》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史书目,我们如果研究中国目录学须从这里开始,研究目录学史,也须从这里开始。《艺文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那么为什命名为《艺文志》呢?古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艺”,文学百家之语为“文”。顾名思义,所谓“艺文志”就是著录“六艺”和“百家”…  相似文献   

19.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代一部资料汇编,由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所辑录,由西汉末期的学者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而成。据刘向《战国策叙录》说,他奉汉成帝之命整理皇家藏书,发现一批战国资料,“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他认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宜为《战国策》。”可见书名是刘向定的,此前有各种名称,体例亦不统一,肯定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近人罗根泽有“<战国策>作于蒯通”一说)经过刘向“以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为三十三卷,十二个国别,今天看到的是:齐策6卷,秦策5卷,楚策、赵策、魏策各4卷,韩策、燕策各3卷,东周策,西周策,中山策各1卷,宋策、卫策合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汇校汇注本(1978年)分为497章。记载内容起自周贞定王(姬介)十七年(公元前152年),终于秦始皇(嬴政)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前后近204年间事。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中发现帛书27章共约1.1万余字,不少内容与《战国策》相同,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二者可互为参证,具有重要勘误价值。 《战国策》产生的背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