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1,当秦、陇之襟喉2,而赵、魏之走集3,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之间4,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5,其池塘竹树,兵车蹂  相似文献   

2.
洛阳处天下之中 ,挟崤、渑① 之阻 ,当秦、陇之襟喉 ②,而赵、魏之走集 ③,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 ;有事 ,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 ,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④ 之间 ,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东都 ⑤者 ,号千有馀邸⑥。及其乱离 ,继以五季⑦之酷 ,其池塘竹树 ,兵车蹂蹴 ,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树 ⑧,烟火焚燎 ,化而为灰烬 ,与唐共灭而俱亡 ,无馀处矣。予故尝曰 :园囿⑨ 之废兴 ,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 ,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 ,候于园囿之废兴而得 ;则《洛阳名园记》之作 ,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  相似文献   

3.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 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相似文献   

4.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②渑③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 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 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 五季④之酷,甚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相似文献   

5.
李格非 《学语文》2004,(9):88-89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日:“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  相似文献   

6.
这个标题是对这篇短小精悍的跋文经撮词并变通而成的。文章中.作者着意于天下,着眼于洛阳.着手于园圃,并通过宏、中、微三观思维加以立论——正好同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不谋而合:大前提是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小前提是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结论是天下之治乱候于园圃之兴废。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慎势》:“卉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如天然屏障,中为伊洛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境内黄河、洛河串流而过。因此,  相似文献   

8.
<正>《吕氏春秋·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  相似文献   

9.
唐代及北宋时期的洛阳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名盛一时,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美誉。唐代洛阳私家园林"宏大壮丽",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精致写意",普遍规模小。唐宋时期洛阳私家园林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江南园林,而且影响了邻国的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怡君  张依 《高中生》2011,(1):26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龚胜生关键词天之下中;历史源流;洛阳;南襄盆地“天下之中”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概念。“天下”原意是指天子统治之下的国土,“天下之中”的最初含义则是指国土的中心位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天下之中”的概念逐渐脱离原意,“天下之中...  相似文献   

12.
史称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花大而色深者称木芍药。汉代以牡丹为木芍药,唐武则天以后始盛,最著者有姚黄魏紫。开元、天宝年间,禁中皆呼木芍药为牡丹,盛行于长安。至宋代,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自唐迄宋,即有花王之誉。晚唐皮日休《牡丹》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欧阳修《花品》说:“他花皆连用本名,至牡丹则不名,直日花,其意谓天下真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洛阳园林之胜天下闻名。《洛阳名园记》记录了北宋时期李格非所亲历的十九处名园,这些园林不仅繁盛,而且各有特色,足以代表北宋一代洛阳园林的风貌。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湖园"进行考证,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湖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东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升一小),原是一所企业小学——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第一小学,建于1964年。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从未停止砥砺前行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郭俊臣 《初中生》2009,(7):52-53
【原文】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  相似文献   

16.
毕诚 《中国德育》2009,(12):82-85
5.知恩图报,利益分享 【原文】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太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相似文献   

17.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淮南子·主述》:“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相似文献   

18.
曹丕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大有深意。若检索曹魏兴起之历史,则五都仿如曹魏走过的五个脚印。一言蔽之,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汉亡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宇之都。  相似文献   

19.
青城后山记     
古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是道家修炼、香火旺盛之地,而要感受这“天下之幽”,则需要游其后山了。假期的后山之旅,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藏于道观之后、清幽灵气的青城山水。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考古发现印证先秦都邑地望,继而对"天下之中"文献资料进行解读,指出晋南临汾、豫北安阳、豫西洛阳、豫中郑州均为"天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