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静 《宁夏教育》2013,(7):130-130
“国培”是一缕清新的风,吹走了我心中的迷茫,“国培”是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航程,“国培”是一位长者用耐人寻味的话语告诉我许许多多……从走上讲台到今天我已经历了七年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2.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3.
王博 《小读者》2010,(8):28-28
大家好.我是课桌.今年3岁半了。我是小伙伴中年龄最大的。我拥有结实的“身体”.有力的“四肢”。我身高有75厘米.50厘米长.30厘米宽。我陪伴我的小主人快三年了.由于我是小伙伴当中最结实的一个.所以大家都叫我“壮壮哥”。  相似文献   

4.
钱金鑫 《新读写》2014,(2):19-19
命运是什么?在对披着黑色面纱的命运一知半解时,我看到了它,那幽邃而神秘的声音响彻我的脑海:“你是被命运遗弃的失败者……”“为什么?”我对自己苦苦努力所换来的结果感到深深的不解。“因为命中注定!”短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近视”一词,曾经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是查不到的,但是有一天,这个词竞悄无声息地跑到我的“人生字典”里。于是,父母给我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真厉害,戴上不到5秒就使“近军”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6.
字"太差"     
王玉芳 《班主任》2014,(9):29-29
“王勃,字子安,所以也可以叫他王子安……”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少年王勃》。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陆小洋更是兴奋不已,把手举得高高的,说道:“老师,我知道诸葛亮的字是孔明,许多人都叫他孔明先生!”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了解的知识真不少。”他听后,摇头晃脑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刘老师哪儿都好,就是爱管闲事,有时会让你感到“讨厌”。“丁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陆续到操场上活动。因为晚上有点事,所以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赶”作业。这时,刘老师走了进来,来到我身边,看了看我的作业,笑着对我说:“现在不能写作业,现在是放松、愉快的时候。”我不情愿地放下笔,坐在教室里。他又唠叨着说:  相似文献   

8.
吕赟 《班主任》2010,(4):57-57
我班学生小丁在一次市级作文大赛中荣获了金奖,学校向她颁发了“青铜”奖学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丁强烈要求将“青铜”奖学金捐给学校的贫困学生。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懂得了奉献,我十分感动。于是,我向教务处汇报了这件事,并建议学校在集体晨会上表扬小丁这种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9.
“磨合”一词,我是来北京之后,在马路上发现的。北京有些面包车或轿车的后窗上贴着一张白纸,上书“实习,磨合”,或仅书“磨合”二字。当这个词孤立地出现在我眼前时,我颇觉费解。“实习,磨合”,莫非是告诉别人,自己技术不过硬,请多关照?仅书“磨合”二字,是否为了提醒后面的车不要太鲁莽.要慢慢地跟上来?  相似文献   

10.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长毛”,这名字是我取的,谁让它的毛长得那么长呢!它头上的毛遮住了眼睛,长长的毛直直地垂到了地上。妈妈告诉我,它是一条博美犬。  相似文献   

11.
“第一母老虎”是我班同学给我起的外号,因为在同学们眼里,我是个发起火来金刚也敢撞一头、青天也敢捅个窟窿、吃不得半点亏的女孩。  相似文献   

12.
黎凡是2012年我文科班上的一名学生,开学的时候一切还算正常,也并没有引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班主任的注意。后来的一年,80后“潮师”与90后“潮女”之间经历了几番有关“说教”与“时尚”的较量,这些较量,让我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相似文献   

13.
我最初爱上高二(22)班要从我们“四人组”说起。 文科班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是非之地,我虽身属“阴派”,但我的心是“阳派”的。所以那一次班主任把我和亲爱的小菲同桌调到了两位男生的前面时,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14.
“老班”叫陈学武,是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我们总是叫他“老班”。“老班”老了,在电话里告诉我想看海。我说,中秋节来我这里吧,我带您去看海。“老班”犹豫了一会,说,路太远了,有三四千里吧?我说,您不是说年纪大了睡不着吗,您在火车上睁着眼坐二十五小时就到了,还有一车厢人陪着。“老班”笑了,说,那就去吧,带你师母一起去。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里,我班的鑫和我对面而坐。 “老师我想和你说点事。” “说吧,什么事?”我说。 “老师,我心里憋得慌。”说着话,这名女同学的眼泪就无声无息地掉落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才”字是文学学校出名的机灵鬼。一天,他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我能让句子中的时间长的变短,短的变长。”话一说完,“才”字四周便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不相信“才”字的话。矮个子“一天”走向前说:“‘才’老弟,你能把我变长一点儿吗?”只见“才”字把手中的手绢一卷,再一抖,出现了一个句子:小明一天才看完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郜莹 《小读者》2013,(5):76-77
家里少了钱,确定是孩子拿的。这时,你会怎么办? 总是一回家就把皮夹随手扔在玄关柜上的丈夫,有一天发现皮夹里少了1000元,便问我:“是你拿了我皮夹里的钱吗?”见我摇头说“没有”,他便又依次问了家中其他的“嫌疑犯”——11岁的儿子与8岁的女儿,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处理“习作”与“育人”的关系,我作了精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20.
近日读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新作《钝感力》。作家在书中颠覆了许多人对“迟钝”的理解,认为钝感力是一种迟钝的力量,更是一种智慧。庄子云:“呆若木鸡者胜”。“呆若木鸡”讲的是经过多日训练的斗鸡,由盛气凌人磨练到真气内蕴,虽貌似木头,但令对方望而生畏,结果不战而胜。两个时空相差如此大的人都认为“迟钝”者实则大智。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学生吴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