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娜  陈满儒 《今传媒》2014,(1):96-97
网络影评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独特的文本制作团队、独特的文本传播媒介等特点,使网络影评从过去的单一创作媒介、单一制作团队以及单一的传播渠道脱离出来,创作出一系列文本形式丰富多彩的网络影评文本。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网络影评的概念;第二章介绍网络影评的三大特点,即便捷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第三章分析中国网络影评的发展预期。  相似文献   

2.
周海英 《东南传播》2011,(12):80-82
网络影评是电影批评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力量,它与传统影评比较在媒介载体,文本形态,创作主体,创作模式,传播方式,功能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网络影评与传统影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双向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刘洋 《现代视听》2013,(8):40-43
网络影评这一电影评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引发了学界的探讨。随着互联网与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影评也显示出其潜力,对其研究应更加走向深入。文章对近三年来有关网络影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根据网络影评的溯源、发展阶段划分、特点研究、问题研究、对比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依次整理。文章最后阐述了网络影评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今日影评》是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自制的栏目,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多种多样的网络影评和电视影评节目当中独树一帜,不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独特文化价值,并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格局重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今日影评》栏目出发,深入解析了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发展出路,提出了当下电影格局再构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迅  岳莹 《当代传播》2013,(1):102-103
全媒体环境下,网络影评主体的多元性深刻影响着影评和电影互动记忆彼此的创作及价值取向.本文在充分肯定网络影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切入点,聚焦网络影评的主体建构,以主体的意识、能力和导向为向度,阐述媒介素养教育对于网络影评人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以适当、适度的方式引导网络影评人自主、自觉地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孙燕妮 《东南传播》2021,(1):103-107
在微信公众号中,广告侵殖日益普遍.研究收集了知名影评公众号中35篇混有广告的文本,采用语步分析、内容分析和逻辑语义关系分析等方法,对文本中的广告侵殖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广告侵殖给影评带来了结构和篇幅上的改变,但侵殖并不彻底,影评部分还保留着相对独立的形式和功能,分析显示广告主要通过观影感悟、电影故事、电影中人物、演员...  相似文献   

7.
杨梦蕾 《新闻传播》2013,(12):147+149
如今,电影成为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而相关电影的评论成了人们选择观看哪一部影片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影评逐渐走入了观影人的视野并产生了影响力。本文通过列举和分析一些影评与电影宣传的事例来研究网络影评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影评已占据影评市场,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评论方式,促进了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网络影评的传播特征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究网络影评传播形态的变化,进一步阐明网络影评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而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网络影评中,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网络影评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丰富公众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团队主持是我国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主持形式,我们在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中可以经常见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书面中,对于团队主持的定义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团队主持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很多单一的播音  相似文献   

10.
网络段子是在网络空间传播的一种短小的民间话语形式。网络段子具有创作主体的大众化与隐匿性,文本形式的多样性与娱乐化,创作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与焦点性等特点。段子在网络空间频繁使用与广泛传播,彰显了网络段子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大众表达观点的载体,阅读者愉悦身心的方式,社会焦点事件的舆情风向标,影视艺术的素材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收视率,制作团队在制作真人秀节目时形式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点。而2016年在互联网环境下,购买版权结合本土自制已经跃跃欲试,各大网站平台也纷纷投资制作团队,真人秀节目得以用新的形式,传递新的文化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在分析真人秀节目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真人秀节目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是指在当今中国较为严重的权力寻租与话语暴力氛围下,通过网络媒介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对电影作品或电影人采取僭越一般价值尺度、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基准的评判、指责甚或辱骂的各种言论。迄今为止,学术界、传媒界和网络媒体本身已经对此现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从社会历史与文化心理的角度,深入阐发网络影评话语暴力的生产机制,揭示网络影评话语暴力沿袭"文革"破坏遗风与民间造反心理,借助瞬间感性体验与极端民族情绪得以滋生,并从根本上依附于政治与资本的双重权力运作特征,无疑对当今中国的电影批评、网络发展及媒介文化建设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Python网络爬虫获取IMDB网站美剧《权力的游戏》影评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对数据进行文本规范化、TF-IDF特征提取。采用有监督机器学习技术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评估,并用经过训练的模型分析规范化处理的影评文本,得到该剧影评的正负情感,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与分析。运用隐含语义索引技术对标记过情感极性的影评文本进行主题建模,分别提取评论主题。展开爬虫分析影评对涉军舆情监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尚宏 《新闻爱好者》2010,(12):138-139
2005年,一部根据美国小说改编、由中国女演员主演、讲述日本艺妓故事的好莱坞大片《艺妓回忆录》引起了中、日、美三国新闻媒体舆论的共同关注,本文通过该片上映前后4个月间三国媒体影评的文本分析了三国看似统一的舆论态度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肖康亮 《出版广角》2016,(17):90-91
当前,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好的电影批评弥足珍贵。影评人江晓原具有科幻迷、科学家和影评人的三重身份,由此也形成其影评文章的特点。《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一书是江晓原的三重身份在文本中的交互体现。笔者认为,该书在科幻观、科学素养、影评人的独立立场以及科学、文学、哲学的三层批评体系这四个方面都有建树。  相似文献   

16.
李万军 《视听》2016,(7):64-65
网络微电影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电影的不足,拓展了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其艺术特性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倾向于文本碎片化、叙事微型化、创作精确化、传播指向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思路与实践创作路径,使微电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能传播更多的艺术及经济价值。网络微电影的艺术渲染力也将逐渐充满文本,作为弥补传统电影的角色,开始影视艺术的"文艺启蒙"。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孕育着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生成,促进了艺术信息的迁移、艺术手法的创新、艺术经验的积累。网络艺术既是作品形态的网络化,也是创作手段、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的网络化,依其网络化程度差异,可将网络艺术分为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艺术作品的网络创作和发布、计算机艺术的网络化三种类型。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形态,个性化和综合化是网络艺术的经典特征,互动化是其交互特质,虚拟性和短暂性是其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琰  高智阳 《传媒观察》2024,(3):102-109
根据苏珊·桑塔格的迷影理论,早期的电影迷恋将观影仪式化,是对观影行为本身的迷恋,最初的电影批评也是在电影迷恋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字时代的来临让电影批评和网络接轨,并显露出社群化、精英化的“后迷影”特征;而如今,由于电影审美趣味和观看方式的变迁,网络影评总体呈现出一种“再媒介化”的趋向,以传统迷影和后迷影为代表的“电影迷恋”已经转化为大众狂欢式的“符号迷恋”。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自制剧是指视频网站运营商基于自身品牌建设需要和商业利益需要自制或与专业制作团队合作拍摄,以网民为受众,以视频网站为输出媒介,视频网站拥有独立自主版权,借鉴传统电视剧制作方式,又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新兴影视艺术形式.网络自制剧融合了内容生产与渠道创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