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报道改革一直是媒体研究探讨的话题。近年来会议报道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媒体对于受众接触会议报道后的反馈却缺少相应的关注。本文从反馈报道入手,以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为例,从传播效果、传播的双向互动需求、公民的传播权、媒体接近权以及新闻事业的群众路线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究会议的反馈报道价值所在,并对反馈报道的可操作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改革会议报道,贵在形式创新”为议题,从求精、求深、求活、求实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会议报道的必要性,提出会议新闻报道贵在形式创新,要与时俱进,提高会议报道可读性观点,并结合实际,对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树立交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领域,权威性报道不仅被报人和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孜孜以求,也是新闻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权威性报道与新闻真实性,权成性报道与媒体公信力之间的关系,权威性报道在媒体中地位,权威性报道的分类,权威性报道的契机,权威性报道实现的路径等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无论对新闻实践还是对新闻专业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采写力量、版面、传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不可能对天下事逐一进行反映,因此,典型报道就成为新闻报道的有效方法。本文围绕典型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从典型、典型报道、平民化典型报道等几个方面来诠释这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支主要生力军,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推动着流行文化更为广泛的流行;反过来,流行文化也于无形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电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表达方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彰显了流行文化与电视传媒所构成的不可分割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媒体偏颇导致大学生群体被集体误读的现象分析,强调在金融危机社会背景中,媒体用以往的"惯性思维"迎合媚俗的方式去报道大学生不利于他们就业压力的疏导和健康成长.尤其在自杀报道这类敏感话题上,媒体更应以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对当今大学生群体和整个社会作出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全国两会和新疆两会都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这里集中讨论和解说,两会也因此成为媒体比拼实力的一个擂台。新疆地方媒体在2011年的两会报道中,无论在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本文借此对一些创新提出见解,以期探索重大会议报道和重大主题报道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媒体在北京奥运报道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媒体在对北京奥运的报道中,既要承担起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任,又要展示出自己的文化传统。在报道内容和报导形式上,可以从摈弃金牌报道模式、淡化政治色彩、突破议程设置、进行视觉文化传播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大案要案的查处,新闻媒体对腐败案件的挖掘报道也在不断深入,营造了严惩腐败的社会氛围.然而也有少数媒体为迎合、满足猎奇心理,不惜夸大其词、甚至歪曲事实、大肆渲染,或刻意炮制大量"情色新闻"、"低俗新闻",这不仅误导了读者,而且与办好法制拦目的理念相背离.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切实防止报道的低俗化倾向,让腐败案件的新闻报道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电视媒体最发达的国家,而中国却有着最多的电视受众,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两国的电视新闻报道理念有着诸多不同,所以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媒体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并对之进行借鉴以期更好地加强我国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中的私媒体新闻发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私媒体"或是"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现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即时新闻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个体传播文化.在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报道不实或是报道的负面效应.使得新闻发布的权力、责任、管理、处罚问题凸显.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网络时代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新闻发布的问题,这包括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的权利,或者不知有关事件信息的虚假而进行传播的行为责任,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当代传播学理论研究在私媒体新闻发布上的反应应思考的问题是:1.私媒体新闻权利和问责,私媒体新闻发布对个人隐私构成的侵权的界限和责任;2.私媒体新闻发布过程中,新闻传播环节的"放大器"--网络平台的作用和责任;3.私媒体的"编造新闻"和"错报新闻"的概念的界定;4.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布的新闻是否"虚假信息"的判定;5.政府媒体须互动以应对突发事件;6.个人公民、企业、政府三大网络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的新闻源;7.新闻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8.新闻博客散播谣言和诽谤的纠谬监管的缺位.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中的不同角色对报道具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媒体应准确把握其中的平衡点,处理好报道快捷与准确、传播与导向、"吸引眼球"与以人为本、竞争与合作等关系,正确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的肆虐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既有格局,疫情期间日本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国疫情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关注中国抗疫进展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以"他者"的角度塑造中国抗疫形象。研究采取框架分析法,选取了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日本5大主流媒体的1090则日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题材框架、议题框架、叙事框架、态度框架四个维度探析了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题材框架注重延伸解读,议题框架上中美关系贯穿整个议程,叙事框架被西方强调冲突的新闻价值观所绑架,态度框架借西方信源表达负面情绪。整体报道情况虽然呈现出中立偏负面的态度,但正面解读仍不可忽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今后中国提升对日传播效果、促进两国民意相通之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外报道的编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由于研究者普遍对编译稿所在情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该领域一直缺乏多角度、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Kenneth Burke的修辞情境观为理论依据,以同一为核心,从目标受众、新闻价值、可信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修辞情境的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优化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的三维策略:1.在目标受众维度"倾听以求同";2.在新闻价值维度"叙事以求同";3.在可信度维度"建立修辞权威以求同"。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很快被美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协会注意到了,它们纷纷利用社交媒体来提升其组织的教育会议的影响力和效果。美国俄亥俄州教育厅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来提升教育会议的影响力,把新的教育政策和改革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发全州教师讨论和参与,并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来评估教育会议传播效果、教师们的反馈情况,以及根据反馈确定怎样更好推进教育改革。推特是该州教育厅利用的社交媒体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外报道"国际受众"的特点和英译要求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论证了对外报道应坚持以国际受众为中心,以传播效果为目的,进而结合实例介绍了对外报道英译中应当包含合理的编译、遣词的特殊性、解释性翻译、复审、修正、润色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提名阶段的改革大大增强了媒体在竞选中的影响力,吸引了国外学界对新闻报道,尤其是"赛马式"报道的广泛关注和深思。通过分析《纽约时报》关于1988年民主党预选的91篇新闻报道,一方面指出该领域研究重视探究报道模式、揭示其对竞选结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指出其忽视或过分简单化其形成原因的缺陷。从竞选者的自我表达方式﹑媒体的特质以及竞选活动特点三方面的相互促进与制约来阐释"赛马式"报道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健康观念逐渐得以关注,随之健康传播成为当前环境下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以澎湃新闻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的雾霾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体雾霾报道的框架进行分析,从报道时间分布、内容分布、倾向分布、框架分布上分别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在当前环境下新闻媒体进行健康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媒体责任感得以重视,但媒体报道的专业性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三鹿事件掀起了中国奶界的“大洗牌”,而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也发人深思。文章从三鹿事件反思我国舆论监督报道面临的窘境,进而提出了改进报道艺术、提高报道质量、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本是报纸的强项,但电视媒体为了抢夺受众市场,通过种种形式和手段将触角深入深度报道领域,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现实和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面临着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做好这一领域的深度报道?如何让电视新闻的软肋变成强项?如何发挥这种特有的报道方式的优势,让电视台在众多媒体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立足并切到应有的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