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上市仑司普遍存在着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就这一问题开展研完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若干假设做出验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3):61-6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探究了连续众筹项目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影响融资绩效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我国综合性平台众筹网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570个项目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连续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显著促进后续项目融资绩效;早期资源获取在连续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与融资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时间距离正向调节连续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与早期资源获取影响的直接关系以及内部社会资本与融资绩效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结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案例和新创企业的融资案例,运用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投资项目重点考虑的因素,分析新创企业的融资估值规律,构建新创企业投融资的估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天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的LibQUAL+项目为研究基础,构建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假设模型.基于问卷调查,以天津高校图书馆用户的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假设指标进行考察并修正假设模型,最终构建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指标体系,以期为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提供一个有效的测度工具.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22,(1):24-29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我国PPP项目可融资性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使用1,010份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22.0、AMOS17.0等量化工具实证研究了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公司融资能力相适性、项目可实现性和财务可持续性对PPP项目可融资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财务可持续性分别在公司融资能力相适性、项目可实现性、政府履约保障可靠性、增信措施有效性与PPP项目可融资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而在金融生态环境稳定性与PPP项目可融资性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最后,分别从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银行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经理管理防御假设引入企业融资决策模型,建立了一个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得出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又一基本原因是经理管理防御行为下的内生偏好。在经理和股东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经理会优先考虑利用股权融资来满足项目资金,除非经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足够大,才会选择债务融资;在经理管理防御的假设下,经理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股权进行融资,直至在最大限度使用股权的状态下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与GA改进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改进BP神经网络相集成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降维,然后把降维后的指标数据输入到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北方某省15条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应用到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中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龙勇  常青华 《科学学研究》2008,26(4):852-859
 风险投资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已被广泛证实。但是很少有文献研究了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获得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这些企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特性出发研究了风险投资和银行债务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策略制定的影响,并对企业产品创新类型对企业制定市场策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多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运用BOT融资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BOT项目自身特征,对BOT融资模式在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应用的条件进行分析,并阐述BOT模式的运作程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视角,运用隐性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了中医医院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构建了中医医院知识场、中医知识传承与中医医院科技创新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各片区有代表性的中医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为促进中医知识传承、提升江苏省中医医院科技创新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关于研发和加计扣除政策的文献,结合调研和分析发现企业存在利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并以此提出假设。本文以财政部2008年首次颁布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以及2013年扩大可扣除范围这两个时间点前后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2006年到2014年均为高新企业的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这几年均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为控制组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分段研究等方法,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相比控制组研发费用比例显著增加,即政策执行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2)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3)政策实施后实验组的总资产利润率的波动相比控制组显著减小,同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减少,说明政策实施后,企业运用该政策来替代应计利润进行更隐蔽的盈余管理,达到平滑企业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提出在执行加计扣除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征、增加政策执行力度和加计扣除透明度等建议。本文的研究为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审视加计扣除的政策实施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带来新的文献与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研发操纵视角,实证检验了加计扣除政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而研发操纵抑制这种激励效果;(2)随着加计扣除政策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修改,民营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得到一定治理;(3)研发操纵在盈利、非家族、非高新技术及税收监管弱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为税收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微观证据,还为完善加计扣除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研发操纵视角,实证检验了加计扣除政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而研发操纵抑制这种激励效果;(2)随着加计扣除政策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修改,民营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得到一定治理;(3)研发操纵在盈利、非家族、非高新技术及税收监管弱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为税收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微观证据,还为完善加计扣除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读者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玲 《现代情报》2007,27(7):107-109
本文通过近几年办证、阅览人数的减少,从内、外两个因素分析了读者借阅率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方便之时,要赋予读者服务工作以新的意义,为此,笔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讨,阐明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读者服务工作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才能保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贵富 《情报科学》2006,24(11):1675-1679
核心期刊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其中学术评价问题尤其是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核心期刊概念的非逻辑演绎;核心期刊遴选标准的非学术定位;核心期刊在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非科学性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必须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梳理及理论演绎,提出相应假说,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效应及其传递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全域促进效应,但就不同性质的企业而言,该效应差异明显,高科技企业、非国企和东部地区企业相对显著。进一步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可有效纾解融资约束、实现财务稳定、降低杠杆水平、提高研发投入等,进而传递驱动企业行为选择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结论蕴含了实施差异化政策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促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费等政策背景下,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颁布作为准实验,使用2008-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施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实现的;(3)这一政策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执行偏差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是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项税收优惠措施,但该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偏差。论文采用利益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行为,探讨它们利益不一致的制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合作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任鸿隽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之本质所在,是西方的"为学之本",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科学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但根本所在是归纳法,因为归纳法注重事实,是不断改良进步的;科学方法在实施方面还包括观察、实验、概推、假设等具体环节。总之,任鸿隽是近代中国真正对科学方法做出全方位阐述和宣传的第一人,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