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文今解     
钟南山 《初中生》2006,(11):1-1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说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  相似文献   

2.
古文今解     
《初中生》2006,(35)
[今解]项羽是英雄,这是不能否认的了;我们喜欢项羽,因为他是真男子.他"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上帝对他真是太优待了.但项羽不是完人,他也有许多缺点,有些缺点竟然荒唐得成了千古笑柄.如选文中所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之事,那真是丢人丢得大了.  相似文献   

3.
农历甲申年(2004年)是猴年,现将部分与猴有关的成语简介如下: 1.沐猴而冠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楚人把猕猴称为“沐猴”。劝说项羽的人见其攻占咸阳后不图建立霸业,一心要衣锦还乡,便嘲笑他不过是个戴着帽子的猕猴罢了。后以“沐猴而冠”比喻人目光短浅,虚有仪表,成不了大事。如曹操《薤露行》:  相似文献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①好(hao):喜爱。②乐:以 ……为乐。 【译文】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比不 上喜爱这种学问,喜爱这种学问 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相似文献   

5.
批儒小故事     
卜妻为袴【原文】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①。其妻问曰:“今袴何如?”夫曰:“象吾故袴。”妻子因②毁新令故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释】①袴:同裤。②因:从而,于是。【译文】郑县有个人,名叫卜子,叫他的妻子缝制一条裤子。他的妻子问道:“这条裤子缝成什么样子呢?”丈夫说:“象我穿的旧裤子。”于是,他的妻子就把缝好的新裤子弄得  相似文献   

6.
“王之”辨     
高中语文二册《鸿门宴》一课“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注释曰:“以他为王”。“王”字在此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然没有疑问,问题是它到底用如使动词还是用如一般动词,而古代汉语中判断一个动词到底属于何种用法时唯一可靠的根据便是从上下文意中去推求,判断用如动词的名词时亦当如此。从字面上讲,“以他为王”是讲不通的,“为”什么“王”呢?倘若为天下之王的话,怀王将何处?若为一般的诸侯王,则项羽以后封刘邦为汉王可谓不负约。可事实上刘邦以后声讨项羽的第一条罪状便是负约:“始与项羽俱受命于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原来刘邦不是争一个“王位”,而是争虎踞龙盘的秦地。“王”显然是用如一般动词“称王”,“之”自然不是指刘邦(先入咸阳者),而是指秦地汉中了。是“称王于此”而不是“以他为王。”  相似文献   

7.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8.
刘基论相     
【原文】帝(明太祖)欲相杨宪,宪素善(刘)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①,以义理为权衡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③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fèn,毁坏)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  相似文献   

9.
讥人弄乖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选自明·冯梦龙《笑府》)【难点注解】①踞(j&)傲:骄傲自大。②生诞:这里指诞辰。③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④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短章新解】有人嘲笑蝙蝠“不禽不兽”的同时也为他惋惜:既能和凤凰结亲,又能和麒麟为友,多么好的机会呀,偏偏浪费掉了。…  相似文献   

10.
创业与守成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②曰:“草昧之初③,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④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房玄龄:时任丞相。③草昧之初:创业开始阶段。④魏徵:时任谏议大夫。【文言知识】名词带宾语的现象。上文“角力而后臣之”中的“臣之”,就…  相似文献   

11.
正午牡丹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 ① 之笔 ,见者争售 ② 。此所谓“耳鉴 ③”。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 ,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 ④为佳画 ,此又在耳鉴之下 ,谓之“揣骨听声 ⑤”。欧阳公 ⑥ 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 ⑦ 与欧阳公姻家 ,一见 ,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⑧ ,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 ,则房敛 ⑨ 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 ,日渐中狭长 ,中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 ⑩ 也。【注释】①钟、王、顾、陆 :钟 ,钟繇。王 ,王羲之。钟、王二…  相似文献   

12.
虚词不虚     
古代有个笑话,一弟子滥用“而”字,师屡教不能改,不得已,在文后加批曰: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这是故事。下文所引则为实例。欧阳修曾将所作《昼锦堂记》中“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改作“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改好后派信使专程前去更换原本。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3.
伯牙破琴     
伯牙①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③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④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选摘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②志:志向。③少选:不一会儿。④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意在高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  相似文献   

14.
荐贤贤于贤     
【原文】子贡①问大臣②子曰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⑤子产⑥扎子曰然我闻鲍叔之⑦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⑧管仲子产有所荐⑨也子贡曰然则⑩荐货贤于贤曰知贤知也推货仁(11)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12)焉【注解】①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②大臣:这里指名臣贤相。③鲍叔: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交友。公子纠死,荐管仲于齐桓公,以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着鲍子。”④子皮:春秋  相似文献   

15.
长安秋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 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② 。[注 ]①鲈鱼正美 :《晋书·张翰传》中“翰因见秋风起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 :‘人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此借以表示故园之情和隐居之思。②语出《左传·成公九年》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 ,见钟仪 ,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 ,谁也 ?’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代囚徒。【新读】这首七律通过写京城长安拂…  相似文献   

16.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③;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摘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身:亲身,自己。屦(j&):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草鞋。②缟(g25):生绢。③跣(xi2n)行:赤脚走路。【译文】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人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  相似文献   

17.
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出处】及①楚②,楚子③飨之④,曰:公子⑤若返晋国,将何以报不觳⑥?对⑦曰:子女⑧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⑨,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⑩。  相似文献   

18.
【原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赏析】“人情同于怀土”:羁縻北方者思南,淹留南国者思北。薛道衡原是北人,现出使南朝。“人日”指正月初七。春节虽刚过去,诗人离家却已两个年头。人间已初露春的端倪:花将开,而自己的思归比花发得还早;雁将北归,他深知自己肯定比雁归得要迟。故土,人生永恒的情结。归,中国人千古的祈向:“曰归曰归”是《诗经》的吟咏,“归欤归欤”是孔子的叹息,“当归”是药材的名称,就连杜鹃啼血呼号的,据说也是“不如归去”。【思考】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二句的正确理解是()A.作者面…  相似文献   

19.
郢书燕说     
郢人~①有遗~②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③"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④之,曰:"举烛者,尚明~⑤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⑥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郢(ying):春秋时楚国都城。郢人,指楚国人。②遗(wei):送交。③误书:指书信上误写了"举烛"两字。④说:解释。⑤尚明:崇尚明察。⑥白:禀告。阿紫译读有个楚国人夜里要写一封送交燕国丞相的信,觉得烛光昏暗,就对持烛的人说"举烛",因为明烛高照,才看得清楚。结果他不觉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收到  相似文献   

20.
何不炳烛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注释】①安:哪里。疑问代词。②戏:取笑。③安敢:怎么敢。安:怎么,疑问副词。④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孰与……乎:与……相比,哪一个……呢?古汉语固定句型。孰:哪一个。昧:暗。【思考】晋平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