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代统治为适应大一统帝国政治的需要,大搞化建设,制礼作乐以润色鸿业。在废除秦帝国“除挟书之律”后,两汉君王重视图书的收集,促进了图书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成帝、衰帝分别令刘向父子校理群书,成果桌。班固的《汉子·艺志》继承发扬了《别录》与《工略》的图书分类编目法。创立了我国图书目录学,这些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以下简称《大全》出版已是几年前的事了。得之甚晚,读之精妙,但终未见有人予以评说,于是略抒浅见,补而充之。 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图书情报事业同样也突飞猛进,生机盎然。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幢幢图书情报大楼的巍然屹立,专业队伍的迅速壮大,学科期刊的不断增加,更表现在图书情报工作理论研究园地里的奇草竞生,异花怒放。《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向人们展现了十几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伟画面。”《图书情报词典》标志着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而由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六朝目录学研究》的第一节。主要从管理图书的职官制度、官方对藏书的整理以及藏书数量的激增等方面介绍了六朝图书事业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历史系于6月15日-18日召开由来新夏教授主编的《中国图书事业史》编写大纲讨论会.会议是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准备之后举行的.出席会议的除了天津和外地参加编写的全体成员外,还有一位美籍学者参加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我国是历史文化典籍丰富的国家,图书事业史是我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过去对于中国图书事业史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编写一部《中国图书事业史》.  相似文献   

5.
刘向、刘歆是我国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校阅了汉宫室先秦至西汉的藏书,撰写了《别录》一书,成为我国图书目录学之祖。刘歆继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对藏书作了分类,写成了《七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宋代雕版印刷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及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魏徵在旧籍整理、修史、编纂类书、著录书序方面工作的简要论述,分析了魏徵书的特点,肯定了魏徵对唐代图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翻译图书事业的两起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图书是我国出版物中一大品种,是图书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近50年来,我国翻译图书事业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次高潮皆为社会经济高涨的产物,两次低潮的性质则完全不同。造成第二次低潮的原因是,我国与经贸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刚刚建立,经验和准备不足,法制尚不完备,加之外力屡屡挑起的知识产权争端,加重了其运作的困难。应不断提高我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水平,抓住机遇,奋力一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跃出翻译图书事业的低谷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如何走出“低谷”,以何种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这是图书情报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着选择。本文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形势,结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动向,提出从分散到联合发展图书情报事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的历史久远、丰富,从殷商时代的甲骨书算起,到现在长达三千四、五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图书”一词的含义刘国钧教授在《中国书的故事》中解释说:“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我们也可以说,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有意识地传播知识的工具。在我国古籍中早有“书”的名称。如殷周之际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春秋时的《左传·昭公六年》说:“叔向使诏子产书”。战国时的《周礼·地官大司徒》篇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的《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  相似文献   

11.
“无论哪一个开化较早的民族,莫不有他们的图书,既然有图书,就可能有一个保藏图书的所在,这个所在就是图书馆,这就是图书馆的起源。”从上述意义上讲,中国最古的图书馆,便是从殷代开始。又据《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是古代藏书见于文献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图书馆史的最早记录。纵观中国图书事业发展史,可以说,中国古代图书馆萌芽于殷代,创始于周秦,兴起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元。这里,笔者仅就宋代图书事业的兴盛作一个探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五代战乱对图书造成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北宋前期将发展图书事业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发展图书事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国家藏书,编纂出版各类文献,重新编辑佛藏和道藏并将佛藏刻版流通。北宋前期大力发展图书事业,促进了北宋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巩固,奠定了宋朝思想文化繁荣的文献基础,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五代战乱对图书造成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北宋前期将发展图书事业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发展图书事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国家藏书,编纂出版各类文献,重新编辑佛藏和道藏并将佛藏刻版流通。北宋前期大力发展图书事业,促进了北宋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巩固,奠定了宋朝思想文化繁荣的文献基础,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图书著录必须标准化,图书著录标准化的问题也就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图书著录标准化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科学管理,推动馆际协作的开展,方便国际间书刊资料的交流,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自动化、检索网络化。为此,我国图书馆为实现图书著录标准化于一九七九年出版发行《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试用本)》(以下简称《条例》),为我国图书著录标准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北京图书馆编印的“统编卡”是我国图书著录标准化的规范,在我国图书著录工作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图书分类理论的形成戴煜滨高磊本世纪二十年代,是我国新旧文化互相激荡的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图书分类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所形成的图书分类理论不仅当时先进,而且对当今我国图书分类理论仍有很大影响。然今人只知道《中图法》、《人大法》、《科图法》是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做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阐述了图书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对图书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迎接挑战,紧抓机遇,高瞻远眠地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事业,大力支持并推动了工具书的编撰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性别比例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图书档案事业中出现了女权主义思潮,并在学术领域等方面有所体现。适度的女权主义是有利于图书档案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一生,手不释卷,行不离书,具有广泛而卓有成效的读书实践;创立了富有时代色彩的一套读书理论;在图书事业上做出过杰出贡献。他是我国读书史上的伟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有极其发达的编纂事业,相传早在三皇五帝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春秋末期,就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编辑家——孔子。秦汉以降,卓有成就的大编辑家更是不断涌现,瑰丽璀璨的宏篇巨制层出不穷。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代,不仅出现了诸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这样的超大型类书、丛书,而且还出现了诸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河防一览》等有很大影响的科技专著。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古典文献总数不下八万余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与伦比的。这些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的形成和积聚,固然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代代默默笔耕的编辑家贡献给我们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