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当你面对众多思想、感情、能力、志趣、性格迥异的学生的时候,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但这里我要说,不管什么方式,如果缺乏了感情的滋润,是无论如何也培植不出美丽的“花朵”来的。下面仅就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验来谈谈“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以期引起同仁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衷心地希望这一些隋感教育的小花能引来学校教育的满园春色。  相似文献   

2.
论情感教育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成长的时期,也是情感形成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列宁讲:“没有人的感情,则过去,现在,未来永远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的社会价值;自居易说:“感人心,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的真谛。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必须将情感教育融入教育之中,但是,我们在情感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柳斌同志指出:“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情而稚嫩脆弱.需要班主任的爱护。  相似文献   

4.
应注重情感教育胡才鸿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面对众多思想、感情、能力、志趣、性格迥异的学生,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本文试图从“感情管理”角度谈谈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以期更多...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 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和认识融化为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正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误区所在。所谓“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而来?为何正确?“真正的教师会注意,不要在讲台上,把某一种立场灌输给学生,无论其方式为明讲或暗示。因为以‘让事实自己说话’的方式……是最欺骗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松芳 《新疆教育》2012,(3):105-106
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情感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因素。在我多年的生物教学中,我发现运用生物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宁晓红 《甘肃教育》2008,(11):13-13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批评一些教育者说:“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了。”我时刻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来提醒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近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正是这种“心灵的契合,情感的流露”让我和学生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让我体会到教育中的快乐,教育中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整体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作为试验班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一、重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激发情感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则更能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为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以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及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语调,给学生作范读,以让学生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小八路》一文时,我作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进入了角色;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轻读、默读、自由读,让学生读在课文的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多么专心啊!”这两个感叹句和“一定”“准是”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一种对小八路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侧重从情感因素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品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金玉良言,其教育理念也深入我心——教育必须情智并重,着力培养具有丰富、积极情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人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柳斌讲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过去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师生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流于机械、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能沟通,反而形成了情感减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力、在个别敏感的学生身上甚至出现了以逃避教师指导为乐的畸形行为,现代教育开始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情感沟通呢?  相似文献   

14.
张鲁红 《山东教育》2007,(11):42-42
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随时掌握学生们的所思所想,而且可以影响学生们的行为、情感与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学生的在校休息时间是有限的,从哪儿能挤出时间来呢?我寻找着、思索着,终于找到了作业后评语这一较好的方式。在这种交流方式中,找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针对接受式学习的弊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这一转变,已经戍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本文从“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善于把握词句中的情感因素”和“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就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文中有生活的愉悦 ,有人生的哲理 ,也有悲歌慷慨壮志 ,这一切都是作者感情的抒发。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的感情 ,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掘而达到增加启迪智慧的目的。因此说 ,情感教育应当是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媒介。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 ,也应从情感教育出发。“文以载道”就是说“文”是“道”的载体。“文”中的“道”虽最终可归结到思想方面 ,但其中介体仍是情感。情感的长期积累和升华便形成思想。抛开中介体而直接由…  相似文献   

17.
“能够真诚地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交往,从而取得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情感;播种在心里,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种子,也能长出奇迹!”工作中,我渴望带给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和我共同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我渴望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让学生和我一起欢乐相处。可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我保持了一贯的严肃,就算看到很多关于亲近学生而成功的案例,我也始终相信那只是一些工作者的“美好想象”。  相似文献   

18.
刘艳春 《班主任》2003,(1):30-31
柳斌同志曾指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烈而稚嫩脆弱,需要班主任的爱护。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感情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已愈来愈重视,尤其是在职业高中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情感在教学中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深深地隐含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以它作为行动的动力,能够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与学生谈心,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都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