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缩小城乡、校际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差异?淮北市烈山区结合区域实际,推行集团化办学,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改造弱校、扶持新校和发展农村学校,全力打造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升级版"。和其他地区一样,烈山区教育一直受到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困扰,主要表现为现行的财政体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  相似文献   

2.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孝义市在实现办学条件城乡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开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一是在城区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在考察杭州市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后,孝义市结合自身实际,于2011年8月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模式,以"名校"崇文  相似文献   

4.
《安徽教育》2014,(2):49-49
<正>淮北一中是我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示范高中,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育部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育校,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校,中国人大"校长直通车计划"、上海交大"致远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山东大学校长实名推荐生源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特邀校,安徽省名校联盟——六校教育研究会成员校。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89名,硕士研究生18名,淮北市首席名师7名,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2013,(9):F0002-F0002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地处朝阳区望京高科技园区,是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品牌初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98年,2010年从民办公助校转为公办校。在以刘永芬校长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秉承"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以"育优生群体,塑名师团队,树名校形象,促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目  相似文献   

6.
正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历史的名校。近年来,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学校从2009年开始兼并弱校,2011年正式组建教育集团,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四部。学校现有班级110个,教师338人,学区范围10个社区。学校通过适时开展"顶层设计",全面践行"实施路径",顺利实现了从学校到集团的转型发展。一、适时进行"顶层设计",促学校向集团转型在沈河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集团的使命在于发挥集团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密云区新农村中学于1966年建校,占地面积38607平方米,建筑面积4448平方米,体育场地13000平方米。目前,学校正在加紧进行规划、建设和整体改造,此工程是北京市"名校建分校"重点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建成后,学校将有36个教学班,完中建制。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学校是北京市西城区名校一六一中学。2009年5月20日,学校与一六一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3年8月启动前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此工程项目的实施,其目的是致力于将北京西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密云,从而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文化建设,将其作为学校推进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重要理论和文化支撑。学校的办学文化,是在学校不断地建设发展、积累、传承之中总结和形成的。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制度立校(基础)、质量兴校(核心)、责任成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F0002-F0002,F0003
蓟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县级重点完全中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殊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和“争创有特色、高质量、群众放心、社会满意的市级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与特色发展战略,并重点开展英语特色教育活动,现已发展为软硬件俱佳的优质学校一先后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市级“三A”学校、市级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先进校、市级德育特色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艺术教育特色校、市级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等。  相似文献   

9.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名校经验辐射,在带动其他学校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快速度的名校异地扩张,办学模式的复制影响到一校一样、百校百样的教育生态。例如,一所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先后两次被上级安排引入两所名校的管理者执掌学校。两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追求和顶层设  相似文献   

10.
何伟 《湖北教育》2010,(1):14-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我市从机制创新入手。按照“区域一体化”办学总体构想,在全市推行以“联校办学”为主体,以“城镇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为两翼的办学模式。通过强校并弱校、强校联弱校、强校带弱校、强校帮弱校来“加强短板、抬高底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相似文献   

11.
一 总是会感到太多的学校缺乏特色和主动发展的状态,缺乏适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千校一面;校与校之间差异不大,基本雷同.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教育理念,无论是改革目标还是具体措施,学校与学校之间缺少差异,学校个性日益模糊."趋同"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和个体有差异的教育需求,也难出名校.即使是行政认可的名校,也是政府用财政投入和特殊政策打造出来的,离开了政府和政策,名校就难"名"了.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需求,促进了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的形成。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办海沧附属学校,从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资源共享、自我管理、学生发展、服务社区、吟诵经典方面进行合作指导,推动了附属学校的发展。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应注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结与提升,注重校际间的文化衔接与传承,重合作办学成员学校的统一与特色,注重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以及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13.
人有个性才显魅力,校存特色方具品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学校也不例外。不同学校拥有不同的内涵。一所学校,如何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则是当代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是很多名校追求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强调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背景下,名校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本文在归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几种模式及特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名校集团化办学中所存在的优质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学校文化单一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3,(Z1):117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确立"立志立新"的办学理念,提出"放歌绿韵校园,静力优质名校"的发展愿景,提出了"快乐德育"的新理念,形成了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教育特色。近年来,学校知名度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消防示范学校等二十多个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布局不适应当前城市格局变化的问题目益突出:一是名校资源将大量闲置,二是市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无法满足。鉴于此,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选择“联合办学”的路径,一方面可以稳定普通学校的生源.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使受援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可以扩大名校的影响,拓展名校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是龙口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初中。学校占地约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58个教学班、2,750名在校生、237名教职工。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任务,在"规范校一特色校一优质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动工作重心由追求"知识能力教育"向"文化机制育人"的转变,已发展成具有鲜明龙口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区域名校。  相似文献   

18.
捆绑式均衡发展模式是指县区级管理部门将不同层次的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联合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教育单元或教育联合体。它具有资源捆绑、理念捆绑、制度捆绑、教师培训捆绑、考核捆绑的五大特点,主要有一对一捆绑模式、一对多捆绑模式、跨地域捆绑模式、跨学段捆绑模式等具体形式和做法。捆绑式均衡发展模式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形成教育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有序、合理流动;实现"以强带弱"与互动输出。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名校太少、弱校较多;捆绑中的学校在联合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同;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模糊;经费保障机制和政策制度还未能很好建立。因此,捆绑式均衡发展模式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政府责任要到位;着力解决因办学条件差异导致的优质资源无法移植的问题;在走向共同的过程中保持各校的主体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谈名校之名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名校的建设与发展不容回避地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发展、思考学校出路的教育工作者眼前。一般学校要"争名""显名",已是名校要"正名""扬名",彼此竞争,彼此超越,形成了百舸争流、红火热闹的教育景观。那么名校名在哪里?厘清这个问题,对学校自身建设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可否认,一些名校在其形成过程中政府曾给予或依然在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在严格的意义上,名校不是政府刻意形成的,或者说政府刻意打造的学校也未必都能成为名校,所以名校本身并不存在公平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我想起了两件事。一件是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时,有人向他母亲祝贺:“您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伟大的母亲回答说:“我同样为我另外一个儿子骄傲。”祝贺者问:“您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