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中的漫画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漫画艺术教育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漫画家为目的,而是培养学生的漫画艺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像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对漫画艺术教学进行了仔细研究,大胆改革,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创造力。一、激发学生漫画兴趣,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  相似文献   

2.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给教育工作带不良影响。教学是实施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文明化,智育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培养现代化的生产者,促进生产力、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德育渗透说”之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人认为,德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智育中含有德育,体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中含有德育,简称德育渗透说。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就此略陈浅见。一、德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体育、美育分别具有各自的质的规定性。智育是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真”;体育是改善学生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形成保健观的教育,其核心是“体”;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美”。  相似文献   

4.
1906年,王困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除了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以外,还要通过智育、德育、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5.
<正> “漫画限制想像力。”“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向不喜欢漫画。所以,不管是《郑渊洁童话全集》,还是他主持的《童话大王》月刊,读者都看不到漫画插图。  相似文献   

6.
我是三年级的一个班主任,多年来,我坚定不渝地努力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导做好教育工作,不管“四人帮”刮什么风,掀什么浪,都动摇不了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贡献力量的决心。几年来,我做到了“四个坚持”,收到了一些效果。一、坚持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或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都坚持讲阶级斗争课,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教育。教育孩子们懂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子女想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中的“真”,指语文智育的范畴。“求真”,就是指在语文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智育,这是由本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以及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智育是青少年接受德、美、体、劳教育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抓班级智育。班级智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任务是多方面的,依我们所见,班级智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在进行班级智育时,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引导其将个人目标融入社会民族的总体目标中。我们绝不能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利已主义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智育”与“德育”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作者从更新教育理念、挖掘高职数学在相关专业中“智育”与“德育”因子、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改进和拓展)进行教改探究。从而促进“立德树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落实,形成既可以有效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需要,又能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学科素养、人格品行、社会价值观的“双育”数学课程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按照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可是,长期以来,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实现物质需要的主要手段,学校也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分数,在操作中明显表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偏向。因此,“分数”几乎成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惟一标准,班主任成了制造中考、高考升学率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工作定位的偏差与职能扭曲使班主任为“分数”疲于奔命,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学习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什么是“智育”?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理解德育与智育的内在关系,探讨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实现途径,对加强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知识,长身体”是毛主席对少年儿童的教导,也是党对新生一代的最大关怀。可是,近一年来,有些学校对毛主席这个重要指示只抓了一半,只顾儿童长知识,不管儿童长身体。他们一股脑儿地强调知识质量,片面追求升学比例,忽视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对毛主席指示的:“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没有认真地贯彻。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有些学校对毕业班采取了“照顾”的办法。所谓“照顾”,就是在学习上加班加点,弄得学生紧张极了,常常是三星未落就踏进校门,一天…  相似文献   

13.
李嘉华 《师道》2007,(2):20-21
一、对教育观念的批判——机器教育而非人的教育,重建人的教育的概念机器教育按照一个标准把学生大量“锻造”,不管个体差异,不管个体需求,不管长远效益,只求短平快地将一个个“产品”投放出去,便以为完成了“教育”的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简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平 《江苏高教》2005,(5):107-109
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个构想。它由德育、智育、体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中与现代合格“社会人”要求相关的内容构成。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依托高校现有的教育平台是进行“社会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语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分析高校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并做深层次的分析,指出高校语言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定是教育评估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教育目标为基础,对高师学生智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做一些初步探讨。一、高师学生智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能力”这一问题,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就存在分歧,即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之争。实质教育论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教育等多方面入手,从德育、智育、美育角度等不同学科角度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更多的是关注直接关系学校生存的招生和就业,而事关长远发展的”教人求真”工作相对重视不够。这样,原本就乏善可陈的德育工作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有:(1)智育教师“不管”德育,德、智分家;(2)很少面向全体学生,只突出对“差生”的教育,而忽视“优秀”学生与大多数“一般”学生的道德需要:(3)片面注重眼前“实效”,忽视或忽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4)“封闭管理”,忽视学生主体的德育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5)重处罚震慑,忽视对学生的教育转化或引导学生的自我转化;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德育,即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众和世界观,解决“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问题。智育,是指教育工作的核心、主体。美育,即是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体育,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坚强的健康的身体,钢一般意志和铁般的肌肉”。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20.
智育教育的着眼点要放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学校智育教育的核心任务究竟是什么?——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着眼于传授知识、或者应该两者并提?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这不仅涉及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且也必然关系到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