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杰 《北京档案》2008,(6):9-11
全世界亿万体育迷的热情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热的升温而火爆.在收藏市场上,历届奥运会海报是全世界体育迷和奥运博物馆的顶级收藏品.它异常清晰地记录着每一届奥运会真实的历史镜头:无一不蕴藏着赛事的精彩瞬间.奥运会海报是体育迷追唤记忆刺激的依据空间,承载着奥运史真实的一瞬.  相似文献   

2.
奥运来了     
安全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在积极倡导"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重安全奥运的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围绕北京奥运期间城市运行安全的需要,从安全奥运到城市运行,从奥运硬环境到奥运软系统,都已经支起了一张庞大的保护网。对此,《安全奥运》的宗旨在于更好地解析安全奥运,普及安全奥运知识。  相似文献   

3.
石爽 《新闻传播》2010,(3):81-82
奥运会会徽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已成为每届奥运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都会设计一种特殊的符号——海报或会徽,表现本土文化和奥运文化或相关主题,它将不同的元素融合起来,组成一种能表达确定含义的、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的符号,表达一种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上,除了常规报道外,涌现了很多以往未曾有过的新热点和新现象,而VR直播、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奥运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围绕里约奥运会报道中涌现出来的成功报道,探寻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将"内容为王"和"新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讲好奥运故事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临近,许多电台、电视台相继设立了奥运频率、奥运频道。本文以央视奥运频道为例,着重分析了电视奥运频道如何进行理念、运作模式上的转换,以适应准确报道北京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07,(6):25-25
<正>2007年是2008北京奥运会筹备决战之年,也是中国新闻媒体积极备战奥运报道的关键之年。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国网通大厦,参加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和中国网通联合主办以"奥运报道,科技先行,融合产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传媒科技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奥运报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曾经风靡整个互联网的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也圆满告终.回顾这130天的奥运火炬传递过程,可口可乐与腾讯共同推出的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共动员了6209.4896万网民参与,占中国网民总数的近1/4;网络报道多达1970000篇(百度"可口可乐火炬在线传递");可口可乐以"秀我激情畅爽奥运"为主题的奥运网络拼图活动汇集网友照片多达2825.8749万张,有望破世界吉尼斯纪录;QQ火炬在线传递论坛人数高达218万,访问量高达7256万次.  相似文献   

8.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13):2-3
央视五套为伦敦奥运改版4月18日是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央视五套开始为伦敦奥运改版。《体育新闻》连续播出100个中国奥运军团人物片《人在奥运年》;从倒计时50天起,《体育新闻》将新增"伦敦2012"板块,动态报道伦敦奥运会新闻。此外,央视还将推出日播节目《文洛克看奥运》,通过金牌选手的介绍营造奥运悬念,共200期。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是广告宣传的重要契机,奥运期间<体坛周报>所发布的广告与以往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今后的广告运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奥运期间<体坛周报>所发布广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无心插柳柳成荫"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崔鹏娟 《今传媒》2010,(11):72-73
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体育展示现场播报随着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崭露头角。体育展示现场播报在奥运赛事中起到了提示与引导、烘托现场气氛、维持现场秩序、解释与阐述运动项目等作用,其作为体育展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了"后奥运"时代体育文化创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张宏伟 《新闻界》2008,(1):81-82
本文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对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进行了研究: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变化;奥运报道源与传播主体多样化;差别性优势满足受众新的需求;跨媒体联动营销;媒介融合下奥运报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伦敦奥运新看法:全媒体时代的新传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奥运CNTV有备而来多年前,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经说过:"现代奥林匹克史上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电视转播的介入。它不仅使得全世界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精彩的奥运赛事,同时他本身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对于奥运的集体记忆,是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  相似文献   

14.
钟新  杨丽 《新闻与写作》2007,(10):27-28
●备新闻与传播素养,做敏锐的奥运记者●备体育与奥运素养,做内行的奥运记者●备外语语言与文化素养,做具国际视野的奥运记者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09,(1):17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辽宁日报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报道力量,组建了30人的奥运报道组,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八版全彩的《奥运专刊》,报道北京奥运盛会。18期的《奥运专刊·超越梦想》,气势磅礴,唱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旋律,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鲜明主题,同时把我们的视野半径扩大到奥运赛场内外,延展到6个奥运承办城市。  相似文献   

16.
徐拥军  王露露  宋扬 《兰台世界》2020,(1):19-27,13
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学界有关奥运遗产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奥运遗产的概念界定、价值认知、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等主题。目前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对奥运遗产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向;二是对部分类型的奥运遗产关注不足;三是对奥运遗产评估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四是国内外遗产管理与利用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可能包括:一是奥运遗产基本研究;二是奥运遗产评估体系研究;三是奥运遗产数字化管理研究;四是北京冬奥会遗产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斌 《东南传播》2012,(10):I0001-I0001
<正>1984年第23届洛衫矶奥运会上,许海峰首先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奥运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英雄。从此以后,体育频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遍及到全国的各个省份以及很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12,(7):72-73
编者按: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  相似文献   

19.
奥运会是媒体比拼"盛会",但国内地方媒体采访空间有限.<武汉晚报>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成立"百人采访团",吸纳奥运志愿者、有奥运门票的观众,以及其他能够零距离服务奥运的人士,作为"临时记者"加入奥运报道,把新闻触角伸向奥运会每个角落,独家报道不断,体现版面个性.  相似文献   

20.
奥运帷幕落下, "奥运效应"又为各界广泛提及与多角度阐述,众说纷纭,悲观论与乐观说兼而有之.但更多的人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奥运会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经济宏观发展中蕴含的新的商机.奥运会虽然渐行渐远.但"奥运效应"是长久的,正因如此,后奥运时期的又一轮市场竞赛已经悄然开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