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选》存在着种种问题,然非仓促成书。其“文体与《序》所涉及者有所不同”等问题,所以或被认为与其成书仓促有关或可能有关,原因有二:(1)孤立地考察《文选》,而没有注意到类似问题普遍地存在于相关的非仓促所成之古书中;(2)以今绳古,将古人认为“可”而今人“未可”者当代化。《艺文类聚》的“问题”远比《文选》多。然其是在太平世奉敕撰成后奏上的,而非仓促所成。被令人作为成书仓促的种种理由,在《文选》缟撰者那里均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4.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文选》六臣注的文体论与《文心雕龙》异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时有李善及五臣给《文选》作注,其注在文体下及文体的类别下、在文章题目下、在作者名下有文体论述说。而《文心雕龙》是当时文体论的集大成者,《文选》注的文体论述说,或与《文心雕龙》有相同、相似之处而又繁衍出新的内容,或与《文心雕龙》有不同之处,或有《文心雕龙》未述者,从比较中可见《文选》六臣注的功能与崇尚。  相似文献   

6.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原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知《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7.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如《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8.
窦常之《文选》“所录皆前人作”说可信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郡斋读书志》之“窦常谓”,出窦氏《南薰集序》,其中的“其人既往”云云,引自《诗品序》。乔长阜先生否定《文选》“不录存者”说最“坚”之支撑乃由漏读而来,即《文选》与《玉台新咏》本分别收有王融文与徐陵诗,而其均说无,并以此作为立论之根据,故其否定是无力的。《文选》“所录皆前人作”说符合实际,就作为一个判断言,其本身并没有问题。这一点,对研究《文选》的成书时间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选序》分三个层次阐说了怎样对待《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首先,要区分“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不是在说《文选》的选录标准;第三,应将萧统本人的文学观与《文选》的实际选录标准区别开来;从萧统的其他作品、甚而至于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找寻”出一个所谓的《文选》的“选录标准”也是不妥的。讨论《文选》的选录标准,较稳妥的方法是从《文选》文本出发,仔细分析每一篇作品的性质、文体特征、艺术特色,从而归纳、概括出《文选》实际的选录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11.
从物我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考察,《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与先唐其他物色赋的艺术结构类型大体有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和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两种。《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部分先唐物色赋以对象的空间布局来结构全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言,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的物色赋,缺乏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并不是成功的作品;而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物色赋,则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文选.赋》"物色"类所录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萧统不一般的艺术眼光。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13.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选》"序"类所录的石崇《思归引序》,是单篇诗序。石崇在诗序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不仅以《金谷集序》首开雅集序之风,而且在《思归引序》中自述生平遭际、志趣好尚,写景抒情议论,将诗序由简单介绍创作缘起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文体。同时,诗序生动地从各方面展示出西晋时期耽于享乐的名士形象。  相似文献   

15.
清代赋论提出了赋家的道德、学问、艺术修养与赋品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人品与赋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背反的,需要针对特定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强调“要作风雅之赋,先作风雅之人”,“赋的根柢工夫,不在赋内而在赋外”。在艺术修养方面,提出了“清秀、洒脱、庄雅、古致”四种审美品格,对古理论家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有所补充。研究清代人论“赋家的修养与赋作的品格”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学理论批评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学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萧统《文选序》是研究《文选》选文标准的重要依据,但学界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对其中“文之时义远矣哉”一句大多未加关注,而此句在整个序言中既上承,又下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之时义”中“时义”一词的理解,对于确定《文选》的选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选序》全文,考索文、时义、清英,“时义”当指文章美好教化功能之意.再结合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及当时重华采,尚巧似,追求骈俪、声律和文采之美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文之时义”在内涵上可兼指形式上追求艺术之美、内容上注重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7.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重要文体论著作,后者以前者为借鉴和批评对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收文体更加全面;辨析更加细致;论诗深受复古思潮影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8.
《宋玉集序》与《报友人书》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集序》各种样勘中,相比较而言,以严可均之校勘本较佳。但虞世南所引录的此《宋玉集序》,只是原序的只言片语,全序今已失传。而时代梅鼎祚辑《皇霸纪》卷八和张燮辑《宋大夫集》卷三所录宋玉《报友人书》,乃后人以臆窜改《韩诗外传》、《新序》《襄阳耆旧记》等有关载而为之,可以断定为宋玉伪作。  相似文献   

19.
《文选》中的某些作品无疑是选自其前的总集(或受之影响),然其所收作品更多的当是来自别集及相关史书。另外,有些亦可能选自单篇流行者;而"骚"类所收,显然出自《楚辞》一书。《文选》乃合"首选"与"再选"为一体之书,且当以首选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选本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选本批评在理论层面上有三种形态,即选本的序跋、选本的评点和选者的选文;选本批评具有两个理论特性,即直接阐述与间接领悟相结合,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观念的外化和载体,文学发展的总结和见证,文学流播的媒介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