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史是科学家探索物理未知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在一些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家探索的过程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下是我对"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2.
1 科学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4.
德国科学家研究出使用超短电脉冲进行电解的新技术,成功地在纳米尺度上切割金属材料,加工微型机械.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德国弗里茨·哈贝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持续时间以纳秒计的超短电脉冲,实现"微型电镀"过程,对金属进行"雕刻",加工精度可达到几百纳米.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板块式教学"20世纪60年代,由于海洋地质和海底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出现了海底扩张、地壳消减的概念,法国科学家勒皮雄、美国科学家摩根和英国科学家麦肯齐在60年代晚期共同提出了板块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力图深入了解学生眼中的科学家形象.本文着重探讨各学者对DAST这一重要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分析比较科学家形象研究在性别、种族、年龄三个方面的差异性,并对能改变学生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问题邱建卫[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21440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P.69:"1965年,科学家在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9.
王■ 《物理教学》2013,(8):30-33
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创造发明和发现中所运用的充满睿智的科学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本着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方法论,通过演绎法,就可以建构出包含激情元素的多样化探究模式,从而为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这就是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进行物理探究建模"的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精心布置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学氛围 1.悬挂科学家画像,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造历程.可在实验室侧面的窄墙上贴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并利用每节课课前3 min的时间轮流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开展"我是科学家"、"我讲科学家故事"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启发一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藉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为学主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联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的教学阐述了生物科学史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认识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变式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化学习题教学的改革却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变式探究学习模式是借鉴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思想方法和数学问题的编拟手法,有目的地将"变式"的思想引入到中学化学的习题教学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实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理解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现代科学本质观能让学生正确理解新科学知识和产品、合理看待科学家以及科学事业,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发展出良好的科学创造精神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围绕"科学本质观怎么教"的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支撑,概括出科学本质观教学的"一个方向"和"两条路径",基于科学本质提出若干将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议,以供大家研究与争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教学的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困难和学习动机。二是从“知识型”教学走向“思维型”教学。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可视化,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三是从物理知识教学走向科学文化教育。教师可以挖掘和利用科学家素材进行教学来彰显科学文化教育。科学家素材的利用要关注科学家品质、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女性科学家素材挖掘、科学家视频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刘保坤 《物理教师》2005,26(11):8-48,51
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10月4日宣布把本年度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在授予这3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告中称,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则"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亚马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科学家对亚马孙流域的科学探险考察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也是显示中国科学家承担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责任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促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心理,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个案,谈谈在"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做法及体会.案例一: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空气成分探究具体操作.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