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在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进行如下尝试:一、兴趣导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为了引起学生对社会课的学习兴趣,用几句精练贴切,富有诱发性的语言激发其求知欲。如:在讲授第三册第四单元《中国的远古先人》这一课时,先向同学们讲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祖国的历史有多久?人类的祖  相似文献   

2.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过程中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鸿冀 《职教论坛》2006,(24):53-53
从教学生“学会做人”出发,提出了社会课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陈宏 《教师》2012,(18):107-107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近几年来,我们对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王凤华(北京平谷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几年来,我们对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一、巧妙导课,引发兴趣开好头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列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守梅 《云南教育》2000,(11):14-15
一、“三段型”结构“三段型”结构就是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领悟———内化”。认知 ,指认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领悟 ,指从中领悟道理 ;内化 ,指内化认识 ,激发情感 ,促进行为动机的形成。有位教师教学第一册《家庭与社会》一课 ,首先出示四个小家庭的挂图问学生 :这一幅幅小图中的成员生活在一起叫一个什么?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又叫什么?让学生感知“家庭”、“社会”的概念。接着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1.由事入理———引导学生口述图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正在工作。2.由情入理———引导…  相似文献   

7.
张莹 《宣武教育》2004,(5):23-25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  相似文献   

8.
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它综合了社会生活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 ,上好社会课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 ,教师在课上要根据教材内容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学科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小学社会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 ,初步了解一些社会常识 ;培养正确观察、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社会课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2 .综合性。小学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具有知识面宽的特点 ,教学内容既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又渗透了一些法律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小学社…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课是九义教材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学科,它涉及的面广。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上好社会课。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社会课这门学科若教师不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将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授课之前,我非常重视导语的精心设计。如:在学习《一粒米的来历》之前,我说:“同学们,当你们每天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你可曾想过每一粒米是怎样来的吗?”这样提问,就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点,他们都举手回答道:“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我接着问:“从春天播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愈加重视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相应忽视了对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现象,也是教育活动需要重视的教学目标改进方向。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构建研究,思考小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认识的促进价值,以此来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教材融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为一体,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结合社会课的特点谈谈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几点做法。一、收集、调查访问,加强社会教学的实践性。社会课内容包罗万象,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课堂四十分钟的容量大,时间紧,课堂…  相似文献   

13.
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社会课课堂教学中,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社会课课堂教学成为名符其实的崭新学科。特别是社会课中的历史、地理常识类的课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效果更好,因为它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过去性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未来性之间架设一座天桥,使学生从更广泛的时空大背景下感知历史、地理常识,开启学生思维的能力。一、具有动感的现代化直观教学已经冲击着传统的直观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具及图片一直受到教师的推崇,因为它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课教学方法举例孟春桂,施翠敏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两年来,我们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尝试了几种教学方法。一、讲...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在当今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和全面的创新。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工作者在反思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包括教育教学的重点、教材的编写和选择等方面是否存在着更多改革和进步的空间。这让这门课更能结合生活实际,也更能起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史地知识于一体,融古今中外事于一身,涉及面广,覆盖面大,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极好教材.但由于它"出身卑微",是一门"搭头"学科,因此,很少引人注目,受人青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用心,教师教学更感到"难于上青天"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7.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社会课教学整合起来,并研究其教学策略,寻找多媒体环境与社会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优化社会课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本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社会课教学模式极其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史地知识于一体,融古今中外事于一身,涉及面广,覆盖面大,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极好教材。但由于它“出身卑微”,是一门“搭头”学科,因此,很少引人注目,受人青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用心,教师教学更感到“难于上青天”的被动局面。一、选准“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此,在社会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揽了整个小学阶段社会课的内容,然后站在教材的整体高度,从小处入手,选准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激发兴趣。如:教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祖国…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课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担负着知识、能力与思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如何将社会带入课堂.又如何帮学生走向社会?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讲、读、说的传统教学程序,给社会课注入生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在社会课上全身心动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包容了历史、地理、自然等许多知识。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一、培养懂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的好品质。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又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相邻的家庭组成邻居,千千万万不同的家庭就组成了社会。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懂得尊重长辈,对长辈有礼貌,关心和爱戴父母,知道邻里乡亲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