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的修辞教学存在着“通感”是不是一种修辞格,它和比喻、移就、比拟这些修辞格又如何区分的难题。 很多传统的修辞书都没有把通感列入修辞格加以阐述。中学语文课本里在讲修辞格的有关章节中没有列入“通感”,但在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通感并非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格,而是某些修辞格的心理基础,是通过比喻、移就、比拟、拈连等修辞格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把“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以后被一些修辞学家认定为一种辞格,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移觉”。通感与比喻非常相似,是语文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两种修辞格。比喻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通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因此,只从形式上去区别它们是较为困难的,只有研究这两个修辞格各自的特点,搞清楚它们的实质,才能将它们完全区别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通感,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他们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4.
通感又名移觉,它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格.通感原是指心理学上的概念,指各种感觉互相沟通,也叫“感觉移就”.作为通感修辞格,它是指写作时,赁借人们的各种感觉能彼此沟通的现象,把适用于甲类感官的词语去描写乙类感官的感受,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沟通起来.通过几种感官的感觉共同表现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5.
通感(Synaesthesia)源于希腊语,五感皆能通的通感是一种不太被人所注意的修辞格,是用一种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另一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能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增加感染力,引起读者更多、更丰富的联想,从而深化诗文的意境,达到以声类形、以形状声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通感的定义、运用及中西方在该词格方面的共性与差异的分析.以求读者对英汉通感修辞格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6.
谈“通感”     
“通感”(Sytiaesthesia)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但又常作为一种不大为人注意的修辞手段出现在诗、中。探讨通感的概念及其在学上的运用,以及作为修辞格的“通感”与“移就”的异同,有助于对古今中外学作品的欣赏。  相似文献   

7.
移就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它一般由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形式上的相似让我们有时候很难将移就和英语中另外两个修辞格拟人和通感区别开来。旨在探讨移就的结构特点、逻辑实质,重点讨论移就与拟人、通感的区别以及移就修辞格的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感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极为普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故而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新鲜奇美意境这一点上,通感成为了英汉修辞格里共有的一株奇葩。然而,语言终究是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的,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创造和使用这一修辞格时不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从"大同"即感官相通普遍性、表达构成相似性,和"小异"即具体联想差异、创作倾向差异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英汉通感的"同姿异彩"之妙。  相似文献   

9.
浅谈通感     
王琦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8+310-308,310
英语的Synaesthesia(通感)是一种不太被人所注意的修辞格,常见于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它的运用能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增加感染力。本文通过对Synaesthesia的定义、生成基础及应用对比的分析,以求对Synaesthesia这种英语修辞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有这样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课堂上问诸学生,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格时,大家毫不犹豫地回答"比喻"。当告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感"时,有的学生感到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与比喻相似,有的学生却认为与移就相同,足见学生们对此修辞格的认识有诸多的分歧,下面,就通感的涵义、作用与比喻和移就两种修辞格的区别及联系,和现实的艺术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回环”修辞格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英语中的“回环”现象已4有不同词语加以界定,而汉主中的这种现象统称“回”或“回环”,并对等地译为英语的Regression或Chiasmus。本拟就汉语与英语相似的“回环”进行对比,认为汉语中“回环”还有不同的分类,且汉语中“回环”的分类及命名应引起修辞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幽默是一种能令人发笑、给人带来欢乐和愉快的行为。幽默语言往往与修辞格有密切的联系。英语双关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以同音词和多义词为基本构材,以双重语境为链接,有助于产生诙谐生动的表达效果。本文把双关和幽默会话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英语国家的幽默方式。  相似文献   

13.
英语移就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法,在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大大丰富了语言色彩,扩大了语言功能。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须要透彻领悟原文,理解转移形容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信息,然后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再现于译入语中。  相似文献   

14.
仿拟(parody)是利用已有的传统文化和语言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变通来增加话语文章情韵的一种修辞格,在英汉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仿拟产生的理据、主要形式及方法、修辞功能和语用价值几方面作初步探讨,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结合母语认知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修辞手段,提升语言使用品味,增强交际效果,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夏怡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04-106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它包括语言形式和语义方面的转换。语义转换又包括了语义的传达和形象的转换,后者是语义转换的重要形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象语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是个难题。本文试结合语境因素,通过实例描述探讨英汉互译中形象转换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玲 《培训与研究》2007,24(7):103-104
低调陈述是与夸张相反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格。低调陈述可以通过以反代正、以弱代强等多种方法构成。其修辞功能是欲扬故抑,增强渲染效果,使语言更加讽刺、幽默,对人物的刻画更加逼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17.
隐喻认知功能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运用隐喻认知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将隐喻认知思维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以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飞白辞格在贵州德江傩堂戏语言中比较常见,它的运用使傩堂戏语言更加幽默、风趣.飞白在德江傩堂戏语言中广泛使用的原因:与汉语、汉字的特点有关;与观众的艺术审美有关;与傩堂戏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仿拟是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因其具有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等特点,得到人们普遍青睐及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仿拟的概述、定义、分类和运用等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到仿拟作为一种形成新词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大家提升仿拟修辞应用能力,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双关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歧义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丰富了英语的语义表达,了解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义的理解。双关语是英语的修辞格之一,双关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英语语言新鲜活泼、含蓄委婉、幽默,而且对丰富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