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我们的日常审美经验中常常能够发现审美可以引起悲伤,而且不需要转化为愉悦,悲伤本身就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种在审美中所激发的悲伤,首先是非功利性的,不是具体的肉身痛苦,不源自对象以其实存对我们生命的伤害;其次这种悲伤是纯粹的,是凭借我们内心的感受而直接发生的,无目的性,非概念性,无关乎价值判断;这种悲伤也具有一种绝对性,它是无缘由的,无条件的,却又是普遍的,甚至具有一种形而上学性。这种无功利的、纯粹的、绝对的悲伤,可以称之为"自由悲伤",从而与康德推导出的"自由愉悦"相对。审美有两种样态,一种追寻自由愉悦,一种追寻自由悲伤,前一种审美让我们追求精神的解放,体验自由,而后一种审美让我们追求个体心灵的确证与醒悟,回归自我。自由的自我,或许是两种审美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2.
姚娜 《考试周刊》2014,(81):20-21
创伤是主人公对于难以承受的事件作出的情感反应。通常这些事件打破了主人公对自身个体认知和对外界的评判标准。创伤小说通常论证小说中对于主人公具有创伤性打击的事件是如何打断他者和自我之间的关联的,形成反复的梦魇。本文论证创伤小说的特质,论证创伤小说呈现的并非个体经验,而是与之相应的特定文化下的群体的集体体验,从而形成群体创伤言说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对学生的职责有两个方面,一是使个体能够具备独立精神,二是培养个体的公共情怀,实现对学生个体人性与社会的双重改造与提升。自我独立精神的发展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与重要职责,而公共情怀的发展则是现代道德教育必要的价值升华,可以说,这两点的结合,才是完善的道德教育。但是,在现代教育场域里,道德教育的这两方面职责的实现却面临困境,自我独立与公共关怀处于严重压制与缺乏状态,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美的艺术研究中,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感官所表达的形象来有意识的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情感所感染,同时又体验到这些情感。“艺术作品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情感经验传递的纽带。是个人情感经验转变为群体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温辉  彭正梅 《教育科学》2021,37(5):12-20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荣誉感和羞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保证个体道德心灵安宁和社会关系和谐的两个重要道德卫士。荣誉感是指主体对自己的业绩、贡献、品德与德性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体验。羞耻感常与内疚交替使用。霍夫曼把内疚看成是个体危害了别人的行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而产生良心上的反省,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韦纳把羞耻描述为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羞耻和内疚都是一种复合情绪,根据分化情绪理论,它们均包含害怕、厌恶、痛苦、恐惧、兴趣等成分。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体验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互换等手  相似文献   

9.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10.
张宝丹 《考试周刊》2011,(49):186-187
"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思想是:在缄默知识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以核心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现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教学活动形式。体验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体验既是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又是学生相应学习活动的结果。其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性投入和身体性投入;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即是学生个体从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关联体验是在体验与体验教学思想下的一种细化,它是体验教学的下位概念。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利用原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经验或知识来对当下知识的理解消化的活动。要通过对旧有知识的关联、对生活实际的关联,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关联从而达到关联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三星草》的作者们采用十四行诗体 ,绝非仅是对一种西方诗体式的接受和移植 ,而是用这种体式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 :个人的生命体验 ,个体自我个性的张扬。与此同时 ,还蕴蓄着浓烈的将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贯通融汇的意向。于是此诗集又显现出中国文化传统色彩。这不独体现着中西文化的整合 ,也匡正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抒情主人公的两种偏颇 :在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中总是偏于一极。更应首肯的是 ,他们无论是对个体自我抑或群体自我都具有一种超越意识。整部诗集浓郁与厚重的美学风格 ,正源于此 ;诗人们也因之创获了哲人质素。某些诗章昭示出诗人们与鲁迅的精神关联 ;其实他们所独创的这种汉式十四行 ,亦正是贯彻鲁迅“拿来主义”思想文化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一、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二、体验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互换等手段将学生内部积累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体验。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欣赏、体味祖国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能力,是学生个体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在瞬间产生的,因而具有直觉性,体验学习作为"感性教育",是个体的自我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条件。直觉的体验也不是单一的体验,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一直把艺术的本质放在认识论的哲学框架中去说明、解释。现在回过头来观察这些观点,总觉得它没说到点子上,似乎欠缺些重要的东西,令人感到别扭。本文将从价值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价值和感情的对应关系,而艺术本质就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正、负价值事物的感情体验和价值理想的升华与结晶,并以艺术的形式将这种体验和理想传达给艺术受众。这其中,认识只是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罢了。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而课改的核心又在于如何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价值之上,即如何使学生在45分钟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在这样一种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认知,由此发展创造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那种只重结果、目标和知识的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念,树立起重视个体的经验和感觉,将“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自己的体验将知识化为能力,从而形成内在的精神世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存在感、价值感”等一经形成或者一经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能力,是学生个体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在瞬间产生的,因而具有直觉性,体验学习作为"感性教育",是个体的自我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条件。直觉的体验也不是单一的体验,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产生多元体验,产生强烈的卷入感。  相似文献   

17.
康定斯基是著名的现代抽象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他积极探索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强调艺术的整合;尊重学生的艺术原创力,强调艺术感觉与表现媒介的结合。从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出发,幼儿美术教育应体现综合的教育价值,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注重幼儿的自我体验,尊重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海外中国艺术家可谓众多,艺术领域涉及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其地位与艺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对赵无极、朱德群、刘国松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关于“中西艺术”之间的价值认定以及汲取,比照应该建立在对中西文化的深层次的研究基础之上。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取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就个体而言,其艺术思想及其艺术表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个体的思想以及表现的差异性,也为我们分析三者作品的艺术价值提供了比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对学生的影响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等的过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评价性情感体验,由能力感和价值感组成。婴幼儿自尊的前兆源于主体我带来的掌控感及亲子依恋带来的归属感,这是一种处在行动水平的自尊。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领域的能力并习得社会价值标准,进而产生能力感和价值感,形成初步的自尊,这是一种处在前概念水平的自尊,是个体自尊今后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