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称21世纪是人类学的天下,几乎各类人文学科都争相与人类学挂钩,其中人类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吸引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艺术研究也不例外。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研究外,在艺术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方法,使对艺术类的研究更加深入,角度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2.
钦州坭兴陶虽号称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但却缺少学术界对其称号的相对认同,这与学术界对钦州坭兴陶的少于关注有极大的关系。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坭兴陶进行田野考察与文本研究,为坭兴陶艺术提供了新的研究可能,有利于钦州坭兴陶艺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钦州坭兴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艺术人类学这一跨学科研究以期多元化和开拓性受到广泛关注。九江山歌"三声腔"是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本文对艺术人类学视阈下九江山歌"三声腔"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策略展开研究,从人类学与艺术学多角度出发,提出依托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支持、强化传承保护、促进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交叉学科,即从人类学的角度认识艺术,从艺术的角度了解人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徽州建筑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如何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保护徽州非物质文化对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凌志 《考试周刊》2014,(83):23-24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民间丑角艺术进行了阐释,指出其具有全民性、插科打诨等狂欢化特征,是一种丑角的舞蹈,平民的狂欢。研究旨在为东北民间诙谐艺术研究提供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钱海荣 《现代语文》2005,(3):124-125
一、文化:复合整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历史、数学等.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其名作<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具有经典意义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象山民间传统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剪纸艺术是其视觉化呈现的典型代表。运用图像人类学理论加以阐释,是属地民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发展,其图像与符号在"人与图"的关系中,展现出民众的生活情感与生命宇宙哲学观,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形式,为解释其自身的艺术与审美提供原始而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对西方先锋艺术研究的产物,一经提出就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反阐释观从保护人们的艺术感受力、修正人们的阐释观以及批评观念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注重形式、轻视意义的消极性,因此是一种积极性和消极性并存的先锋理论。正确认识桑塔格的反阐释理论无疑对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呈现在人类学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对以梁聚五为例的苗学主体性呈现进行评析,试图探索主体性研究的呈现和理论升华在人类学研究中的个案表现,分析和探讨以苗学的主体性呈现为主线展开的理论寻源和研究指向,以期在不同的个案研究和理论探讨中得到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诗,是对"此在"的敞开。而所谓"下半身写作",是对传统诗歌诗性的误读,是在一种非诗的情绪下对诗歌本身的报复和泄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人如何发扬汉语和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歌如何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呈现人类存在的整体性命运和思考,应该是我们更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变迁与发展,不仅拓展了艺术实践的领域与层面,而且也为艺术研究视野的转换与艺术传播学科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中国艺术人类学从蹒跚起步到迅速发展,离不开各位前辈学者、研究人员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一系列的著述不断滋养着艺术人类学在中国萌芽并起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史的专著,梳理了中国艺术人类学从发轫至今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大量优秀论著为我们理清了学术演进的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一幅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图景。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9,(1):35-41
家乡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特色领域,一直以来,有关家乡人类学研究的争论褒贬不一。本文以巴战龙的家乡人类学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为例,从主客位方法视角和情感对研究的影响两方面,对家乡人类学经常遭受质疑的"价值中立"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对这一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人类学是当下设计产业发展和人类学自我审视下诞生的研究分支。缘起1990年代,于2010年代确立其学科分野的地位。研究类型可分为应用性和批判性两大类。受到21世纪以来艺术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思潮的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设计,不再仅仅被作为物化"结果",而是被更多地作为行为的"过程"加以探讨。"设计",不再是某种文化含义或社会结构的固态投射,更是"文化或社会"生成过程之本身。这一由"结果"的设计转为"过程"的设计的内在转向,是设计人类学确立的根本动因。"符号学"和"ANT理论",是现今设计人类学对"过程"之"设计"探求的两大理论范式。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不断对以"文化与社会"为核心概念的结构化方法提出挑战。对"过程"之设计的探索,无疑对未来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珊·朗格借鉴了卡西尔的符号论,把克菜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同时吸取了荣格的"原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剔除、发挥,将"情感"与"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艺术理论.但脱离社会实践的背景去解释艺术,又使她的理论呈现神秘主义的倾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断地思索人类艺术创作的根源、思索文明进步的得失、体味人类原本的自然生命力,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阐释艺术, 对于走出审美误区,回归艺术的"纯"与"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下的艺术教育也有着新的启示和新的视野艺术人类学与对物质的研究密不可分,本文拟从这些角度对艺术做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艺术人类学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从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展示艺术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艺术,认识艺术中的人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质表现。在知识全球化时代,艺术人类学研究更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20.
教学艺术研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艺术研究目前似乎陷入困境,难以突破,而造成困境的原因应在研究自身。从对教育艺术的意义和教学艺术论定位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可以看出,教育艺术是指教学的艺术的境界、符合艺术活动标准的教学;教学艺术论不是已有教学论的补充或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论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