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心相“Q”     
《中国高校招生》2011,(10):51-51
来信剪辑:我的孩子已经上高三了,现在还漫不经心的样子,我跟他爸都很着急,一旦说到他的学习,他就跟我们急,我们该怎么办? 回复:作为高三学生的家长,真的很为难,管了他们,他们觉得烦,不管,我们又担心。是不是孩子们不需要我们管呢?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关心,而不是说教,更不是指责、批评,孩子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宣泄自己焦虑、...  相似文献   

2.
缘起,是一次与孩子们的闲聊——"你们对爱情怎么看?"我试着问眼前的学生们。这个班的孩子在年级里是比较优秀的一个群体,聪明活泼,和我的关系也很热络。"哈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笑着在推搡着旁边的孩子,用奇异的目光扫视着我,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主课堂"理念的实施,我逐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个看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在给孩子"搭桥",其实是扶着孩子过桥,而要想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建桥"。怎样教学生"建桥"呢?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康凤丽 《班主任》2014,(10):55-55
冬天寒风凛冽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做操时缩手缩脚,随便比划,没了往日的精神劲儿。我皱皱眉,用眼神暗示他们,但没什么效果。回到班里,我笑着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五年级咱们学过一个单元叫‘角度'吗?"大家纷纷应声。我追问:"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你觉得在这个单元你学到了什么道理?"有孩子马上站起来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6.
刘云辉 《教师》2012,(22):15-15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增强,渴望被尊重,群体观念强,害怕被孤立。因此那些自主意识强、讲义气、敢于出头的学生,会渐渐成为学生中的"老大"。  相似文献   

7.
郑萍 《宁夏教育》2011,(7):134-134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相似文献   

8.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9.
马飞 《宁夏教育》2011,(9):69-70
近年富二代在校园驾车撞人事件时有发生,学生自杀和离家出走的报道也常见于报端,另外,在校园里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使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是否在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成功的过程中更多一些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学生个体心灵的关注。否则,这样的教育就会使人逐渐放弃对可能生活的"应然"追求,放弃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只把自己逐渐塑造成简单的生产工具,使自己成为整个生产流水线的一个被动的环节。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  相似文献   

10.
学生群体中,总有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孩子,他们常常会封锁自己,思考问题时总也有偏颇之处。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孩子不当的言行举止出现在语文课堂时。该如何解决呢?以下几则课例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备考,是高三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于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高考语文备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通过不断探索,我认为高三语文备考要注意防止"四重四轻"。  相似文献   

12.
高三的复习如何才能有效,如何才能获取高分?学生们在高三一年中要时刻问自己两句话"高考考什么?我该怎么做?"。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地理试卷,已经形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是啊,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发现,在每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让老师非常操心的学生,虽然只占少数,但往往花费了老师许多的精力。对这样一个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高三了学生学习那么紧张,作为老师还有心情来"育人"?其实数学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恰恰是在高三。高一、高二时学生要按部就班的学好基础知识(必修五本书,文科另加选修1-1和1—2;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里,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但近年来随着"90后"出现在大学校园里",90后"体育专业的学生更成为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有着与以往体育生不同的特点,本文根据分析他们的特点,来探索怎样对"90后"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陆晓波 《考试周刊》2012,(59):146-147
"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角,作者对当前"90后"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行了分析思考:"90后"高职学生的新特点及人文素质的总体现状到底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庄华涛 《学子》2012,(10):28-29
何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人看来,"问题学生"有很多不为人接受的顽劣、荒唐,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性格、习惯。他们过于叛逆、自私、冷漠,因而让人感觉厌烦但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玉"言有声学校是学生一生中要参与的第一个社会性组织。那么,以学生为主体所构成的学校是一个他组织,还是一个自组织?学校应该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就学生群体而论,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典型的他组织。逐步减少学生群体的他组织因素,强化其自组织性质,是教育变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常常思索这样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在组织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曾发现,住在同一宿舍的七个学生,居然全部报了医学院,这使老师很纳闷:难道他们真的是对医学志同道合?还是出于盲目、从众的心理呢?于是这位老师找到从我校毕业且正在国外留学的学生了解“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有什么不同”,得到的回答几乎是相同的:“外国孩子特别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