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文教资料》2012,(10):27-29
方位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汇。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方位词"上"和英语方位词over进行了语义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语义范畴的体系、原型语义成员和边缘语义成员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些异同点是中西方民族的认知体验和文化思维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英汉方位词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范畴的形成和一词多义现象从认知角度进行解读,并指出应以基本层次词为参照点掌握上下义层次词;以核心词义为起点建立多义词的意义链;认识英汉在范畴化过程中思维和构词方面的差异及英语特有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英语是线形拼音文字。如同汉语造字构词具有理据一样,英语造字构词也具有自己的理据。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复合词的理据性进行对比,总结出英汉复合词各自的构词理据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的认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范畴理论,主要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并讨论上、下位范畴词汇的演绎、归纳作用以及它们的语篇功能。文章认为,范畴理论观照下的基本范畴词汇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具有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对上下位范畴词汇的语篇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拼音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而定中构词法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文章试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范畴理论、原型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定中构词法所体现的英汉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尝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突显原则(合称原型突显理论Prototype-Prominence Theory,简称PP)来分析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层面上的认知机制,得出结论:原型突显理论对英汉构词特征和表意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英语和汉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语言在构词方面的主要特点。指出英语的构词以派生法为主,形合是其主要的特点;而汉语的构词则以合成法为主,意合是其主要的特征。了解英汉不同的构词特点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者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8.
范畴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认知范畴观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有层次性和标记性的特点。层次性即范畴由三个层次组成:上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标记性即范畴内结构的不对称性。文章试图从原型范畴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体现,以及词汇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堃 《考试周刊》2013,(68):23-24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复合词构词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复合词构词的隐喻类型,并指出了复合词构词隐喻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和个性及其中的动因,研究发现,复合词构词隐喻不仅是一种构词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表达了一种客观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英汉复合词隐喻机制基本相同;英汉都是名词性隐喻居多;两者的差异体现在:英语隐喻复合词基本以暗喻性为主,汉语明喻性复合词占多数;汉语的新造词多于英语,但英语的隐喻复合词比例要高;最后指出,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存在有其自身认知理据,主要体现在图形-背景理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型范畴”的英汉双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n"和"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应的修辞格,事实上,这两种修辞格并非完全对等。通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探讨了"pun"和"双关"各自的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通过对比剖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主要异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典范畴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困境出发引出原型理论与非范畴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原型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解释力,旨在探索汉语词类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西方已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将此理论用于汉语文化研究的例子却比较少见。本文结合原型范畴的相关理论,以汉语语料为基础,分析比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特点,以实例来反映喻体选择与认知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教学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英语词汇有范畴等级之分;基本范畴词是构词的基础;基本范畴词的原型意义是理解多义词的关键;基本范畴词的隐喻用法多,使用频率高。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教学符合词汇认知规律。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对语言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首先讨论英语词汇的分类,英语词汇可分为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词汇。然后重点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特点:词形简单,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适应性广,隐喻用法多。因此,认为基本范畴词汇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首选和重点,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该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从原型的相对性、基本范畴词汇及其构词能力的重要性、家族象似性、边界模糊性、属性的后天性等方面就该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论述,以期对促进语言理论和实践的共赢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冠词是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往往难以被英语学习者掌握。本文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了英语冠词的语法意义范畴,探索和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冠词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单地回顾了范畴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经典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范畴化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的基本发展变化,其次阐明了人类范畴观的发展规律.简要地论述了范畴化和非范畴化的关系,最后从汉语的音、词、词组、句子等层面论证了非范畴化现象及论述语言非范畴化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的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了原型范畴理论在高校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翻译教学中,宏观上应让学生树立“原型语篇”的翻译观,微观上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进行语篇的再范畴化,从而顺利完成语际间的转换;在翻译标准的评判上,原型范畴理论也有其较好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20.
丛琳 《海外英语》2023,(14):1-4
味觉形容词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官词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中的“苦”和英语中的bitter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二者的原型义项与非原型义项来探求二者词义引申过程的异同,并进一步探究原因。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味觉形容词“苦”的含义,而且对人们二语习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