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早期清教思想对笛福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滨逊的形象与笛福的思想意识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笛福通过鲁宾逊的行为表现了自己的清教思想以及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鲁滨逊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 ,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 ,笛福的这种宗教观集中地从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初,世界名著《鲁滨逊飘流记》第一部即已介绍到我国,但第二、三部及其作者笛福的坎坷身世却至今少为人知。本文借鉴英国和苏联的资料,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这部小说的社会思想内涵、主人公鲁滨逊的阶级属性和思想特征以及笛福和鲁滨逊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认为: ——在孤岛生活的特定条件下,鲁滨逊虽然是一个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予者,但他仍然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兼殖民者的艺术典型。——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形象地再现了资产阶级关于社会发展史的整套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包含某些荒诞的成份。——《鲁滨逊飘流记》既是笛福一生经历的“寓言”,又非作家的化名自传。  相似文献   

4.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塑造了英国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鲁滨逊,通过鲁滨逊这一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及其生活点滴细致的记录,充分表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的艰苦创业和奋发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淡漠以及资产阶级讲究实际、财富至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文本背后蕴含的自立精神,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该作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二元戏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笛福与鲁滨逊、鲁滨逊与星期五、鲁滨逊与荒岛、鲁滨逊与大海。  相似文献   

7.
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经历出发,结合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长达28年2个月零9天的历险生活,文章深刻分析了鲁滨逊极具个性色彩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梦想,性格坚毅、富于创造,务实乐观、心怀感恩,战胜自然、超越自我,善于思考、热爱劳动,同时指出了鲁滨逊精神在到处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佚名 《初中生必读》2013,(Z1):85-86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  相似文献   

9.
沉浮于商海的生意人、驰骋于疆场的战士、昼伏夜出的密探,传奇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丹尼尔·笛福的叛逆不羁。享有500多个荣誉头衔的笛福,在头衔沉重的枷锁下低头示众15年后,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在这部有700多个版本  相似文献   

10.
笛福是较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作家之一,我国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历程形成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鲁滨逊飘流记》的翻译研究,对笛福的认识比较守旧肤浅;1949年至1989年间,笛福的小说代表作都有了中译本。这一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笛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90年代以后,我国形成了对笛福小说复译的热潮,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同时,评论界也对笛福作品开始了后现代话语下的解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而艺术层面的分析使经典作品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笛福是较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作家之一,我国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鲁滨逊飘流记》的翻译研究,对笛福的认识比较守旧肤浅;1949年至1989年间,笛福的小说代表作都有了中译本。这一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笛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90年代以后,我国形成了对笛福小说复译的热潮,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同时,评论界也对笛福作品开始了后现代话语下的解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而艺术层面的分析使经典作品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飘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在1704年发表的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冒险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这部小说,会发现它折射出殖民主义思想.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鲁滨逊不断变换的自我身份及他同星期五的关系.从文本的分析不难看出笛福的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他笔下的鲁滨逊代表了欧洲人的高贵、优越、理智和勇敢,而星期五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代表着原始、愚昧、无知和懒惰.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成功的塑造了具有冒险精神的鲁滨逊之后,又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刻画了女版的"鲁滨逊"-摩尔·弗兰德斯。这是一个在父权制社会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作为《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小说家、政治刊物作家、记者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与塞缪尔·理查逊(SamuelRichardson,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和词典编纂家)一起被称为英国小说的奠基者。丹尼尔·笛福于1660年夏天出生。父亲詹姆斯·福是一个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商人,经营蜡烛和肉产品。父亲固执的清教徒信仰时而也会出现在笛福的作品中。笛福就读于伦敦的查尔斯·莫顿学校,在这所专门为不信奉国教的清教徒孩子开设的学校里,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成人后,笛福将自己的姓氏(福)改为笛福,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鲁滨逊漂流记》研究注重鲁滨逊英雄形象的研究,忽视了其中作者笛福的“文化殖民主义”、“欧洲中心论”思想。这一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中国的想象方面,对于中国文化近乎偏激的主观批评。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对这一文本中关于中国想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指出笛福对中国建筑、军队、饮食等文化方面的歪曲的想象及其想象的史料来源,以求得到各民族文化真正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早期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险、锐意开拓进取的新兴资产者鲁滨逊·克鲁索的形象。他在荒芜人烟的海岛上,面对风暴、饥渴、野人等各种威胁,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斗志,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野人、海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鲁滨逊的胜利是作家主张依靠自身努力和诚实的劳动获得收获的政治理想的具体体现,是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意识的胜利,是对王权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胜利,是现代工业文明对愚昧野蛮的胜利。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鲁滨逊的形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笛福在其现实主义杰作《鲁滨逊飘流记》中,通过鲁滨逊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面貌。从鲁滨逊历尽艰险的经历中,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不断进取的冒险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毅力。说明了鲁滨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资产者,又是个典型的殖民者。  相似文献   

18.
当买到《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因为我想知道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如何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存了28年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一个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英国人鲁滨逊违背父母意愿去当了一名航海家。  相似文献   

19.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也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小说之父的地位.笛福采用了流行于16,17世纪流浪汉传奇的体裁,第一次把流浪汉传奇带入了现代小说的轨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流浪汉传奇是由中世纪骑士文学发展而来的,该文从文学传统的继承和相互影响出发,阐述了中世纪骑士文学在叙事结构,主题,和人物性格塑造三个方面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旅途中,随时会有“孤岛”出现。面对人生的“孤岛”,你能否像鲁滨逊一样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呢?现在,不妨让我们踩着《鲁滨逊漂流记》的节拍,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吧!【作家风采】丹尼尔·笛福,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代表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尔顿船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