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选文一]千年古莲子为何能够"复活"李耕拓19世纪末,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今大连市普兰店区)东郊鞍子河水库附近,先后出土了一种硬如卵石、壳已炭化(也叫煤化)的古莲子。此后的100多年里,当地农民常常能在地里拾到古莲子。由于这些古莲子是在普兰店附近发现的,于是就被称为"普兰店古莲"。  相似文献   

2.
千年古莲子复活 田 纳 ①浙江杭州西湖边的一株莲花曾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原来,这棵看似普通的莲花,是由宋朝的莲子"沉睡千年"后"复活"孕育而成的. ②据悉,这颗莲子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李峥嵘博士在偶然的机缘之下得到的.原来,两年前,李峥嵘博士在山东北宋的考古层中发现了一批莲子,开始尝试培养.而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埋藏千年的古莲子竟然惊人地成活了.  相似文献   

3.
某植物学家得到了七粒从湖底淤泥中挖掘出来的莲子,通过碳同位素测试仪测定发现,这是一些古莲子,其年龄竟然有一千两百岁!植物学家用刀片切去了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了培养液中,让人称奇的是,几天之后,它们居然发芽了!   我们知道,植物种子要想发芽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种子本身要具有生命力;二是要有适当的水分;三是要有充足的空气.在实验室内,后两个条件自然是具备的,这里的关键是这些古莲子竟然还具有生命力!一千多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植物的种子或早已发芽,或发生质变,进而丧失了生命力,那么,这些古莲子是怎样保存了生命力的呢?……  相似文献   

4.
人才十论     
古莲发芽的启示在辽宁新金泡子屯附近的泥炭层里,我国科学工作者曾找到一些古代的莲子。经测定,这些古莲子大约已有915±80年的历史。后来,科学工作者们用锉刀把古莲子的尖头小心地锉开,再用清水不时喷淋,结果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古莲子居然发芽,以至开出鲜艳的荷花。古莲发芽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植物学上的一条规律:任何种子要发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缺少其中的一个条件,种子就不能发芽。这使我想到了人才学。尽管唐朝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其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4,(1):44-45
<正>最有耐心的植物世界上最有耐心的植物,非古莲莫属。1952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地下泥炭层中发现了一些古莲子,采用同位素C-14地质年龄方法测得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在9301250年之间。后来,科学家把这些种子种在植物园中,发率居然高达96%,最后还开出了淡红色的莲花。事实,千年古莲子的发现在我国已屡见不鲜。1973年,科学在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两枚古莲,其寿命当为5000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的应用题 ,分别涉及到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排列与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1 古莲子的年代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层中 ,发掘出古莲子 ,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开花 ,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呢 ?要测定古物的年代 ,可用放射性碳法 :在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碳14 C ,动植物死亡后 ,停止了新陈代谢 ,14 C不再产生 ,且原有的14 C会自动衰变 ,经过 5 5 70年 (叫做14 C的半衰期 ) ,它的残余量只有原始量的一半 ,经过科学测定知道 ,若14 C的原始含量为a ,则经过t年后的残余量a…  相似文献   

7.
莲的种子寿命最长,可超过千年以上。一颗从煤层中挖掘出来的莲子,萌芽后经精心培育能开出莲花,人们称之为古莲。寿命最长的植物种子——古莲@玉川  相似文献   

8.
基于凉山彝族地区"德古"调解的既有传统及优点,凉山州两级法院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了特邀人民陪审员制度,即通过将"德古"聘为特邀人民陪审员,充分发挥"德古"调解的作用,从而使之更好地优化法院民事调解工作。但这一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应通过对"德古"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对"德古"调解案件的指导、以国家法为指导的同时结合合理的彝族习惯法等,来进一步完善特邀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在九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大贺一郎的日本植物学家来到我国辽宁新金县游玩时,被当地一位富豪赠予了一些古莲子化石,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些有着千年历史的种子竟然发芽了……一颗沉睡千年的种子在大贺君发现那些所谓莲子的化石后,便越发觉得不对劲:这些化石虽然硬,甚至外部的种皮已经碳化,但内部的质量和密度却与普通化石完全不一样,太轻了吧?研究过后,大贺君觉得这颗种子还活着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莲子本就是一种寿命非常久的种子,所以大贺君抱着尝试的心态将它的种皮或者说表面的碳化  相似文献   

10.
在散文诗解决身份焦虑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征古主义"的策略,这种策略努力把中国散文诗的起源上溯到古代,希望以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学资源扩大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合法性基础。"征古主义"策略产生于中国散文诗身份焦虑的背景下,其认识论基础是一种透明的词-物观。"征古主义"策略对于散文诗的现代性内质缺乏自觉,必然陷入扩大散文诗合法性和忽略散文诗现代性的内在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元末铁崖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诗人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乐府诗派。由杨维桢与李孝光于元泰定帝泰定五年所倡导的"古乐府运动",前后持续达30年之久,是乐府诗史上继中唐"新乐府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乐府诗革新运动。这场以"宗唐复古"为标帜的"古乐府运动",不仅使元末乐府诗的创作,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座无与伦比的高标,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古乐府"视野,更新了人们的"古乐府"观念,加深与加强了人们对于新的文学思潮下的"古乐府"的认识。并对明代初、中期刘基、高启、李东阳等人的乐府诗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古合韵"体现的是古音材料中常规谐韵关系与例外失谐现象之间的矛盾,特征是"古与古异部"。段玉裁用"古合韵"统摄了韵脚、谐声、假借、转注异部,以及异体字声符的变换异部、通语与方言异部等"失谐"现象。段玉裁用"合韵"统摄古音体系内部各类失谐现象,并非对上古时代语音的时空变化失察,而有特殊用意和所面对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皮一芯:西瓜皮、莲子芯 取西瓜皮、草决明各9克,水煎服,有降压作用。莲子芯是莲子的胚芽。莲子芯中的非结晶生物碱Nn-9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不行了。他就是你要找的古空禅师。"鹭鸶说完垂下头,停止了呼吸。灵芝抱着死去的鹭鸶大哭,眼泪打湿了鹭鸶的羽毛。 "别哭了,孩子。"古空禅师闭着眼睛,脸上滑下一层细沙灰。  相似文献   

16.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水死》中有一个奇妙的人物"古义",他如同一个超现实的存在,总是出现在主人公古义人的梦境中。古义既是幼年古义人在家庭内的称呼,又是只有古义人自己才能见到的分身。古义人的母亲所写的诗中的"古义",可以指古义人,也可以指古义人的儿子阿亮。梦境中出现在父亲身旁的"古义",则是宿主般的存在,包含着父亲身上的两种精神。父亲试图将自身的精神通过"古义"传承给古义人。多重意义的古义通过森林这一场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华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言: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臣松之案:古"敷"字与"旉"相似,写书者多不能别。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据文中"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的"宜"字,可知此处显然是要注释"旉"。但若依中华本标点,首先提到的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敷"字,并言"古‘敷’字与‘旉’相似"。  相似文献   

19.
西夏姓氏dyu1dyu1是中原史书中"茹茹"一词的对音,这意味着西夏境内存在古柔然人的后裔。文章对西夏以及中原文献中"茹茹"和"柔然"的语源关系做了尝试性的解释,并根据阿尔泰语言的情况提出"柔然"nyunyen是"茹茹"nyunyu的属格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并补正这些疑误,使其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