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哪些关键词最不可忽视?或者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是什么让自己拥有专业的尊严和成就感?我以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其成功无非意味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会考试,一个是学生爱语文。前者侧重于功利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语文基础扎实,应试能力卓越;后者侧重于人文的意义,体现为学生对语文所  相似文献   

2.
<正>"学语文"为的是"用语文",而获得与形成"用语文"能力的根本路径恰恰就是"用语文"本身,因为只有在"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可能真正获得"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用中学"即指向"用语文"——在运用中学习运用。一、何谓"用中学"——在运用中学习运用"学中用"侧重学习有关运用的知识、方法并指向——学中运用,学了再用,先学后用,学以致用。"用中学"则强调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在运用中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与学生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重点做好对学生语文阅读习惯、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教学,一方面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其中就包括对意象、写作技巧、文章题材、作者信息等方面的综合基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在牢固的语文文化基础知识之上,形成语文阅读能力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学目标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实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才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由浅尝走向深品。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受义务教学的诸多要求,又因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凸显不足,要求不高。而高中语文学习面对的是选拔性考试,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侧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思维与素养的提升。因此,通过初高中语文的衔接教学让学生转变语文学习方法,改变语文学习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语文学习品质。一、初高中语文学习差异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并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中考也较多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环境复杂化、价值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网络信息的超载、网络语言的无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语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应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对网络的审视能力,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辅助工具,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大多不受重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校管理方面也过于散漫,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就业方向,教学的课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安排的,长此以往,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语文的认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为了让学生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职业学校的语文应侧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方面的能力,口头表达、写作、阅读都应为今后职业学校加强培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便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去收集信息并学会及时处理信息。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粗浅的点滴感想。  相似文献   

9.
一、重视基础、突出应用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语文素质教育显然也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反映为一种教育目的,而不是一种为达到某个目的的途径或方式.但在我们的一些实践活动中却本末倒置,用方式来代替目的.“大语文教学观“本应是围绕提高语文素质的一种顺应世界潮流的教学思想,如果仅把语文的第二课堂或第三课堂才视作是素质教育,那是对“大语文观“的片面理解.高职学生语文学习时间有限,第一课堂的教师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应落实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方面,即落实在语文基础知识上,厚积才能薄发.   ……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对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学习     
【题型概说】近两年来,中考中综合性探究题日益增加,显现了命题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更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这种题型重在检测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侧重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形成和语文能力提高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综  相似文献   

12.
任敬华 《广西教育》2014,(33):50-50
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侧重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与身心特点,未能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与体验的机会,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致使阅读教学效率降低。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学会在实践中主动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收集信息并学会及时处理信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点滴感想。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认真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感知与概括能力、感悟与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复述课文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读有所得、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6.
刘珺 《语文天地》2014,(10):40-41
语文教学可分为内敛式与发散式两种,前者的教学思路是紧扣语文自身的特质,注重追求语文的本味,力求让语文课堂具有纯粹的语文味道;后者则是以语文课程理念为核心,将学生的思维由语文向其他方向拓展,从而实现以语文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内敛式教学与发散式教学各有所侧重,不能说这个对那个就错。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境中,笔者以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当侧重于发散式教学,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能力基础,可以更好地以语文学习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3):51-52
近年来,语文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渗透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地方味与语文味紧密贴合。所谓地域文化,广义上是指地方特色的文化,它包括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名胜、风俗、环境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地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让学生在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里,感受风土人情,品悟语文情韵。因此,笔者就2017年苏州语文中考试题这一特点作简要评述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的有为,为的是文本的重点与特点,为的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为的是学生容易理解偏差或错误的点。语文老师的不为,不为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点,是与教学的目标没有关联的点,是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点,或者不适合升学考试的点。语文课只有勇于取舍,才能循序渐进,不断融会贯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为"与"不为"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