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894~1897年他在视学贵州期间,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养近代新式人才;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推动了贵州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轨,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端菜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撤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石胜昌 《安顺学院学报》2012,(6):108-110,117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撒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刘军 《文教资料》2011,(21):111-112
抗战时期,贵州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教育结构较为合理,学校数量和规模发展较快,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对推动贵州教育近代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究其原因,一是大批高校和人才的迁入;二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三是国民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贵州学校教育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艰难曲折地向近代化转变,其发展具有诸多因素,既有历史传统,也有自身特点,而且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一定发展,教育范围广泛。各级各类教育都培养了一批专业型人才,对贵州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端棻对中国以及贵州教育的贡献是:最早提出改革中国封建教育的方案,在戊戍变法中,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设立学堂,提倡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等等,晚年在贵州继续鼓吹改革,传播启蒙思潮,发展新学。在中国的近代教育中,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监狱缺乏专业人才,常由“佐贰杂流滥竽充数”,导致狱制腐败,诟病重重。晚清政府顺应近代监狱行刑观念的转变,举办监狱教育,培养监狱专官;同时改定狱官品级、提高狱官待遇及政治地位。虽然改革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但这是以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系统的法律、监狱学理念培养监狱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开启了近代监狱人才培养的大门,为其后民国政府进行狱制改革提供了典范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贵州各派军阀相互混战,造成政局动荡。桐梓系军阀周西成在各派军阀混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军阀,在他执政贵州3年间(1926—1929),通过铁腕统治,积极恢复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具体到教育事业,周西成改革和完善教育行政体系,保障教育经费,整合教育资源,创办贵州大学,加快了贵州教育近代化进程。周西成发展贵州教育事业,注重调查研究的精神以及实施公立办学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华氏家族是贵州近代民营企业的代表,该家族于20世纪初率先在贵州贫瘠的土地上使用机器生产,从而开启了贵州企业近代化的先河。在长期经营企业过程中,他们不仅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前卫,推动了贵州近代企业的向前发展,而且积极倡办教育,印刷、出版大量文化教育书籍,使贵州风气大开,为闭塞、落后的贵州人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为贵州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改革科举制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早期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近代中国要自强,必须要有自强的人才;要培养自强人才,必须改革科举制。他对科举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他的妻子李蕙仙是近代贵州人,梁启超也因此成为近代贵州人的女婿。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梁启超与近代贵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贵州近代一些历史人物,如李端棻、严修、吴嘉瑞、乐嘉藻等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严修(1860~1929),出身进士,官至学部侍郎,是著名教育家,与日本有长期交往史。其长子严智崇,曾任中国驻日使馆秘书。次子严智怡,曾任河北教育厅长。还有其他子女,均曾留学日本。严修家族在日本教育界、文化界、外交界拥有众多挚友,曾经进行过频繁的友好交流,堪称佳话。  相似文献   

13.
严修是中国近代名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改废科举、重视师范和社会教育,提倡妇女教育,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等重要主张,而且大力兴办新教育,推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早年经历了两次落第,直到第三次科考才得以及第。欧阳修落第之后,没有在京城逗留,而是沿水路,溯长江,铩羽而归。欧阳修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改变了应试的策略,向当时的知汉阳军胥偃干谒。在胥偃的提携下,欧阳修不再走乡试取解的旧路,而是通过国子监取解,最终非常成功地以省元的身份通过了礼部贡举。  相似文献   

16.
严修认为种族歧视终将消失,儒家、佛教、耶稣教,都不是完美的思想体系,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严修具有相当高的思想境界,主张教育救国,学习欧美的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创办了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众多的教育机构,培养了以周恩来、梅贻琦、陈省身为代表的一代精英,成就辉煌,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事业,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借助"大教育"改造农村,重视与大学合作,突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调整农村学校的办学活动,使之与农村建设的大方向一致。在新形势下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严复为寻求国人在思想和身体上彻底改变和解放的救国之路,他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推行学校体育,提倡女子体育,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军国民"教育思想下的"力、智、德"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