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胜红 《大观周刊》2011,(19):197-197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小学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利用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董巴雅图 《大观周刊》2013,(11):257-257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艾玲 《大观周刊》2012,(28):257-257
课程标准认为:为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现在的学生都是局限于课堂、书本学习无意增加了数学的枯燥乏味性,使学生讨厌数学。游戏和活动符合人的心理特点。因为人都有好玩的天性,尤其对中小学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自主学习体验数学手工活动充满的探索与登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董登翠 《大观周刊》2012,(51):327-328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敏 《大观周刊》2012,(3):217-217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引导学生探究实践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勇 《大观周刊》2012,(46):302-302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韩占利 《大观周刊》2013,(5):186-187
数学实验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实验,动手实践,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数学新知,获得概念,从而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数学实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数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一般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提曲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作出操作实验准备,动手操作实验;实验与活动,教师引导归纳总结;讨论与交流.练习应用拓展等五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8.
李桂花 《大观周刊》2012,(31):264-264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九清 《大观周刊》2011,(44):242-243
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课堂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可取,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宏 《大观周刊》2011,(14):209-209
在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数学学习活动q-,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索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活”字,抓住一个”动”字,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贾素英 《大观周刊》2012,(11):255-255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新课标改的深入发展,对生物教学方式也应尽快随之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地把问题与现象的结论传授给学习,应让学生亲自去参加去体会,其探究学习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学科交流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究式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特定的生物学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其在生物教学中得以应用,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杨德颂 《大观周刊》2012,(51):245-246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钱旭 《大观周刊》2011,(35):162-162
《新课程标准》(数学)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从课堂结构的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给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操作、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谈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张同欣 《大观周刊》2012,(6):250-250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在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周利 《大观周刊》2012,(49):207-207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杨秀华 《大观周刊》2012,(11):224-224
创新,才有发展,发展才有动力。数学课堂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能力去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还要努力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使数学基础教育顺利进行。目前的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必将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所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就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环节,小组合作互动、互帮学习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广大教学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杨立功 《大观周刊》2013,(11):364-364
兴趣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兴趣地学习、思考,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在兴趣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兴趣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王梅花 《大观周刊》2011,(10):241-241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经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是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型。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素英 《大观周刊》2012,(19):275-275
把自主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是要以自主性学习方法为核心,重新构建学科教学。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引入自主性学习方式,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做中学”,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为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整合构建后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