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甜蜜的记忆     
那年金秋,我和她相遇在一所默默无闻的中学。那时我们教室门前有一棵很大很老的樟树。它枝繁叶茂,凉阴蔽日,我们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它身边。  相似文献   

2.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家的窗外住着一位好邻居,它就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樟树。它陪伴着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我的这位樟树邻居,真算得上是棵参天大树了,得有二个大人才可合抱。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在我看来,它还真是大有文章可写,下面我就给大家简要地说一说吧。  相似文献   

4.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与光照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受光照多。2.与水份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得到水份多。3.与土壤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土壤肥沃。4.与移植过来的根部泥土…  相似文献   

5.
那一天的社团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全体生化社成员去认识校园里的树木。我的生物学得不算好,在我眼里,这些高高低低的树木几乎全都大同小异,并无什么特色。可是钱老师偏偏在这一棵树下停了下来,讲解道:"这是一棵水杉。"水杉?这名字着实普通了一些,再观察它的模样,我便愈发觉得这棵树不值得我们驻足。但钱老师的一席话却让我们立即对这棵外形平平、名字普通的"水杉"充满了好奇。原来这水杉的来历可不简单,它差点就在史前的灾难中绝迹了。白垩纪及新生代时期,水杉属植物曾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但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  相似文献   

6.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被分配在一偏远山区小学工作。学校被群山环抱.透着几分秀气。校园东面有一棵老樟树.苔藓满布.中空可立人。据当地的民办老师说这棵樟树足有5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棵大樟树,高大,挺拔,绿油油的叶子在太阳下泛出明亮的光。可是现在,樟树开始掉叶子了,这可有点不正常。现在是夏天,它为什么会掉叶子呢?我发现这棵大樟树下半部分的树皮已经不见了。是谁将樟树的皮弄掉了?我仔细观察,并不像是人为的。树干上有小洞穴,并且有蚂蚁从洞里爬出来。这棵树下有一窝蚂蚁!这些跟大樟树掉叶子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8.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 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  相似文献   

9.
窗外,有一棵泡桐树●都爱莉初中刚毕业,爹说你去教书吧。我就去教书了。小学在小河北岸的山坡上。教室五间,原是队里的仓库。房子很结实,就是窗户小了些。校园里种满了蔬菜,教室前有一棵又高又粗的泡桐树,这树是香香老师种的。第一次上课,我烦极了,什么你加我减,...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剪刀     
国庆节我回到了外婆家。一进门我便到后院去看我去年植树节种的那株樟树。来到后院,我发现这里的树长得枝繁叶茂,浅绿色的树冠像一把把伞,这些都是小舅的“杰作”。我环视四周,却找不到我种的那棵树。最后,在拨开一棵棵樟树后,我才发现我种的那棵。它很矮小,就像一棵小豆芽,用手轻轻一碰就会倒下去似的,茎的下部还残留着蜷缩的枯枝败叶。我疑惑不解。不一会儿,小舅种地回来了。我问小舅“:你每天都精心照料那些樟树吧。“”没有,是它们自己长大的,我没时间料理这些树。”小舅笑着回答。听了小舅的话,我更加疑惑了。我急忙伸出手,抓住小舅的…  相似文献   

11.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 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快黑时,柏树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了,树冠不断往下弯垂,看上去随时都可能被积雪压断。而那棵樟树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2.
那个美丽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年初夏,我在家乡的一所村小执教。教室门前栽有一排塔松,有一棵正对着教室的窗。一天,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教室窗外的塔松上有一个鸟窝,我有点不信,刚跑过去,一只小鸟从那棵塔松里飞了出来。我轻轻地拨开塔松,看见树的主干旁有个精致的小鸟窝,那只黄白相间的小鸟就在远处叫着,它生怕我会动它的窝。为此,我特地召开了一次班会。我说:“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地方小鸟不去做巢,而特地到我们四年二班门口来搭个窝呢?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说明它信任我们。”“它来看看四…  相似文献   

13.
知青苏老师     
1970年的初秋时节,我随父母从大连下放到辽南山区,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了户.下放的第二年我就到了入学年龄,按理说,适龄儿童应该到我们大队的那所学校上学,可由于那里缺少教室,一年级和二年级我都是在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念的书,教室就设在生产队许队长家的西屋.那时的班主任是苏老师,她是个插队知青. 苏老师那时20来岁,长得很秀气,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上二年级时,极爱干净的苏老师,做了一件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事.  相似文献   

14.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  相似文献   

15.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万石植物园秋游。清早6∶ 30分刚过,我就急急忙忙地爬起来。吃过早餐,背上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我们走进植物园,阳光明媚,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花草树木的名称,让我感到特别惊奇的是一棵大樟树,它是1984年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现在它已长成了两三个人都合抱不拢的大树,浓密的树叶给人们带来了清凉。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棵大樟树。我们在植物园里度过了开心有趣的一天。  相似文献   

16.
五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下午 ,雨下得很大。上完语文课 ,下课时我在教室外面的墙角发现了一只小青蛙 ,它趴在地上一只腿好像被踩断了 ,看起来一副可怜的样子。出于同情心 ,我从裤带里掏出块布条将小青蛙受伤的腿小心翼翼地缠好 ,准备一会儿将它带回教室 ,同桌说 :“这样行吗 ?”我回答道 :“我办事 ,你放心 ,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时上课铃响了 ,我们跟随老师走进教室。老师走进教室 ,精神抖擞地说 :“同学们 ,今天我们先复习一遍上节课学过的歌曲———《海鸥》。”琴声响了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唱了起来 ,唱着唱着 ,我忽然低头看了一眼…  相似文献   

17.
南山记     
我们学校背倚着一个小山包,大概山的方位在南的缘故,老师们称它“南山”。由此我常想起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觉得它的存在倒为地处城市一角的学校凭添了一些诗意。山虽小,地形却富于变化。靠北边是微微倾斜的山坡,除了自然生长的月季和野菊,并排一溜的树木是人工栽植的,一棵棵都粗壮高大,历史肯定比学校更久远。夏天浓密的树阴完全遮住了想照进教室的骄阳,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那么,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后,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追求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  相似文献   

19.
樟树     
正在不经意时,我的眼前总飘过一个绿色的身影,是那么高大。我揉了揉眼睛,慢慢地想起了老家,想到了它。这棵樟树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的童年中扎根生长了。老家的屋子是砖瓦房,红砖、白砖、蓝砖、紫砖,如一匹雪白的布上打了许多补丁,五颜六色。我的窗边默默地生长着一棵樟树。当我醒来时,它在一旁向我问好;当我入睡时,它便在那头对我说晚安。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三年后它们就有两人高了。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