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班部分幼儿喜欢听故事,有较强的讲述欲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得比较好。部分幼儿对单调的看图讲述、讲故事等语言活动没有兴趣,主动表达的愿望不太强烈。个别幼儿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与同伴交谈,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磁铁     
设计意图幼儿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喜欢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与需要。我班幼儿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已进行过一些粗浅的科学探索活动,如“水的变化”、“无处不在的空气”、“风的形成”、“沉浮小实验。”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通过活动让幼儿观察了解初浅的“磁铁吸铁”的物理现象,满足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及兴趣。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磁铁以及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2.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  相似文献   

3.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培养,已经有了较强的主动表达的愿望。部分幼儿能主动、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参加活动的内容、方位、感受;部分幼儿在讲述时,表达不够清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操作简单工具,对可变性较强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各种大小不一的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其观察力、有意注意、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对培养其想像创造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手工制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部分有不同的特征,作为幼儿教师,应掌握具体特点,对幼儿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幼儿手工制作的目的。幼儿不像成人那样,在手工制作中目的明确。幼儿的制作活动多为自发,就是为了好玩。例…  相似文献   

5.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的讲述活动较为沉闷、单调,而且幼儿常忽视凭借物的作用,成了被动的学讲者、机械的记忆者。因此本文基于讲述活动的现状分析,提出幼儿园大班讲述活动中“图示支架法”策略的运用,即创设“图示”——“图画书”、“图片”、和“思维导图”等支持幼儿主动、积极地讲述。通过“图示支架法”的运用研究,从而优化大班幼儿讲述活动的组织实效,实现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午后的散步环节,我常常带着幼儿观察小道上的各种植物.他们叽叽喳喳地跟同伴交流各种惊喜的发现:"我喜欢这种紫色的花儿,好漂亮!""我喜欢这种蝴蝶花,颜色很多呢!" "我喜欢大红的玫瑰花……"我想,如果将幼儿这种对花朵、对颜色的兴趣迁移到手工活动中,是否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更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呢?于是,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滚动的爱心",我设计了本次手工活动,改变以往单纯制作作品的教学方式,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创作情境"做生日礼物,过集体生日会".通过对与生日相关的物品进行手工制花装饰,幼儿能巩固已有的美术技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表现的需求.同时,活动中"给部分同伴(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环节,为幼儿关爱他人提供了情感释放的机会和支撑点,让全体幼儿共同度过美术活动中温馨、快乐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7.
黄萍 《成才之路》2014,(14):61-61
正手工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最爱的课程,而通过手工活动获得的智慧是记忆深刻的,所以很多的智慧都是可以从自己的双手的指尖得到的。在对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课程时,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动手获得成就感。手工活动时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一张纸一片树叶地可以进行随意的制作,从对材料的认识到操作都有很多教育的契机,开展手工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一、激发幼儿创新的欲望在活动之前,教师制作的示例作品要能引发学生的制作兴  相似文献   

8.
张婕 《福建教育》2010,(7):88-90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一种让教师又“爱”又“怕”的课程模式。“爱”是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探讨的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的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度高,主动性较强;“怕”是即使教师已准备好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兴趣、经验、行为做出有效地解读与回应,这就对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节快到了,为了让幼儿体验老师与他们的深情厚谊,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题为“我和老师的故事”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口述、家长帮助记录下师幼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这个作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很多: 1. 促使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本阶段的主题中有让幼儿讲述老师的故事的活动环节,这个作业给了幼儿经验的准备,通过预知学习,幼儿发言的面变广了,发言的人也变多了,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幼儿都敢于讲述了。 2. 增进了老师对幼儿的了解。口述稿中幼儿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哪个老师比较喜欢、喜欢老师的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随便问一位幼儿:“你最喜欢上什么课?”回答肯定是手工课、美术课、游戏课之类;而如果问到“你最不喜欢上什么课?”时,十有八九回答是语言课。也难怪,手工课上可以做手工.当一件件漂亮的手工作品在自己的手里完成时,那份喜悦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而美术课上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画,游戏课上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有哪一个幼儿不喜欢呢?再看看语言课.坐在位子上端端正正地听故事.或者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念诗歌,又或欣赏录音里的散文,而后分析……多乏味呀!那怎样才能使语言课变得生动起来,让幼儿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讲述活动是把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统一为整体让幼儿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活动。讲述教学是帮助幼儿学习口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只有通过反复讲述,才能使储备的词汇积极化,掌握字音、词义和句子的实际语法结构,逐步养成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讲述活动时,只注意提问、示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选择的主题往往难以照顾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我同开辟的“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时间、空间,选择喜欢的绘画内容、材料、工具,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然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口语故事”介绍给老师、同伴等身边的人,并把它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看图讲述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活动,在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往往故意不交待图片的名称,而在讲述完图片之后,教师才让幼儿给图片命名,然后让幼儿选一个“最好”的名字来确定图片的名称,我认为这种做法欠妥。 我觉得,幼儿给图片命名,只要是围绕着图片的中心内容,比较恰当,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但不要规定幼儿给图片确定“最好”的名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幼儿敢于创造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九月,我园开展“夸夸我的好老师”主题教学活动,我班开展了社会活动“老师,我喜欢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社会活动“以教师讲述、灌输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借助游戏、讲述、画信、看PPT等多种形式,通过营造特定环境氛围影响、启发幼儿,让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在层进式活动中得以不断升华,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手工制作作品”幼儿绘画作品评选活动启示为了给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展示手工制作技能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本刊与读者的联系,本刊将举办“幼儿教师手工制作作品”评选活动,并同时举办“幼儿绘画作品”评选活动,希望各幼儿园配合做好宣传、组织工作。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讲述活动是把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统一为整体让幼儿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活动。讲述教学是帮助幼儿学习口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只有通过反复讲述,才能使储备的词汇积极化,掌握字音、词义和句子的实际语法结构,逐步养成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讲述活动时,只注意提问、示范等手段帮助幼儿讲述,却忽视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幼儿巩固讲述的经验,并把它迁移到新的讲述活动中去,因而使幼儿讲述能力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我认为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性练习和在不同情景下的迁移练习,才…  相似文献   

17.
小水洼     
幼儿是天生的自然学家,他们对自然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和独特理解。作品《小水洼》描绘的雨后景象,是幼儿熟悉又略带新奇的场景。生活中,不管是下雨还是雨后出行,幼儿都会无比兴奋,他们喜欢听雨拍打物体的声音,喜欢穿雨鞋使劲踩水、看水花四溅的样子。本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作品、画小水洼、制造彩色水洼、玩趣味律动等活动,帮助幼儿体验玩“小水洼”的多种乐趣,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和有趣。开放性强的活动为同伴互动提供了充分的创作机会,如圆圈讨论、集体游戏等,让每一个人都能被“看见”、被“听见”,支持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并通过手的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时下,人们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只有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多动手、动脑,让身体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与培养创造力有机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孩子在手工方面的操作和练习,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制定一系列幼儿感兴趣的项目活动计划,以此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是一种莆要体验.当不喜欢某此绘面作品时,幼儿就很难产生审美兴趣,欣赏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幼儿的审美体验也就难以增强.如何基于幼儿的体验,选掸绘画欣赏作品,促使幼儿在欣赏中获得刨造性体验和开放性体验,是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要求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图和动物形象,设计操作“动物运动会”的比赛场面,并正确运用形容词创编讲述符合情理的比赛情节。学习词语:你追我赶。 2.在创编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