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所以教学研究重心必须放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其中,就有一个需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课题,即如何将历史知识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历史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及时巩固。抓好课前预习,是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和条件,及时适时的练习是对课堂效果的检查、反馈和固化。如何抓好课前预习环节呢?首先,强化课前预习具有可行性。教材中一些基本和浅显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习是完全能够解决的。整个教学降低重心,面向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锻炼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全都是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思维已接近并达到成年的水平,特别是在知识传媒发达的今天,除学校教育外,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递渠道获得大量知识经验C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刺激与引导,完全有可能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有些看似高深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邹立元 《收藏》2006,(10):145-145
《收藏》杂志编辑部:我是乌鲁木齐邮政系统的一名退休干部,是《收藏》杂志的忠实读者,感谢刊社同志们的辛勤劳作,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知识、财富和欢乐。中国逐步步入老年社会,饱经历史沧桑的老同志们,在晚年应老有所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收藏》杂志正是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它使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诸多门类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从而对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使我们增长了对各类文物及藏品的收集、维护、鉴赏的知识,也为藏友之间搭起了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经验看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华倬 《体育学刊》2004,11(1):78-80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内外因素。研究认为,社会、儿童、知识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外在力量,但外在因素必须通过体育课程的内在动力机制才能发挥作用。体育课程改革要正确处理社会、儿童、知识三者的关系,同时还必须注重体育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路迪民 《武当》2005,(1):26-29
关于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大家普遍认为,是河北永年的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的拳,后经杨氏祖孙三代授拳于永年、北京及全国以至世界,太极拳才由此声名大振。然而,杨禄禅是怎样向陈长兴学的拳?学的什么拳?却历来有各种说法。本文试对各种说法加以分析,期望还以历史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焦点,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通过历史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具有知识和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最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日常学习、领会教材知识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过程。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多年,深切地感到,“一刀切”、“齐步走”、“一言堂”、“填鸭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学历史课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改变“教师讲得起劲,学生背得吃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解放区邮票在中国邮票史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国家邮票的组成部分,而且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记录了革命战争的光荣历史;它是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收集研究区票,宣传普及区票知识,是当前中国集邮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知识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选入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须知道的基本历史事实,学习难度不大,而教育意义深远。教师要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同时研究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100多年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为研究视域,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念为研究素材,探究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逻辑与文化根源,认识和辨析其内在涵义。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的历史逻辑是“国家至上”,中国体育始终置于国家体制之内,有其鲜明的国家意志和历史使命,体育走势与国家强弱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体育本土化的运行机制。中国体育的文化根源表现为,中国体育的演化过程就是体育本土化进程,也是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其中所衍生的一系列体育思想观念逐渐表现出由保守到开放的人本主义倾向,这是中国体育的精神升华。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虽有波折但成效卓著,认清其历史必然性和文化合理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及背景格局。  相似文献   

11.
海阳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螳螂拳的故乡在海阳。这是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得出的结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中,螳螂拳在海阳的影响是大而深、远而长的。凡是到过海阳,接触过海阳螳螂拳传人,对海阳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教书和育人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信仰、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一名教师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13.
刘春珍 《收藏》2007,(1):154-154
接触《收藏》不是很久,可我喜爱她已经很深了。 第一次买到《收藏》是一个偶然。两年前,我和朋友路过一家书店,我随手翻阅着其中一些时尚杂志,这时装帧精美的《收藏》映入我的眼帘。以前我也买过一些有关收藏的书刊,但内容这么全面的杂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当即买下来。从这天起,我就结交了一位相识恨晚的好友,也是从这天起,阅读《收藏》成了我生活的乐趣所在。闲暇时翻阅这本精美的期刊,欣赏每一篇美文,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也让我开拓了视野,同时也使我这个原本不爱学习历史知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历史迷,那些历史年代和人物一下变得很清晰。我很感慨,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么好的杂志,我的历史知识就不会学得那么烂了。  相似文献   

14.
翻开现代奥运会史册,发现一百多年来,虽然每届盛会从举办到落幕总是那么来去匆匆,却留下了诸多光辉亦或暗淡的建筑,每一座跨越时空的奥林匹克建筑物都是人类参与奥运的有力见证。本文试图从各种奥运会场馆邮票(品)中,探寻当年遗存的岁月印痕,梳理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本文部分图刊封三和38、59页)。  相似文献   

15.
尕丁 《收藏》2006,(11):158-158
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高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一个历史暑期。商朝初期,由于国力还不够强盛 ,都城经常迁来迁去。到了商朝中期,也就是第20个王(商朝共有31个王)盘庚时,迁都到了安阳,此后到商朝灭亡的273年间就再没有迁过都城,今天讲的甲骨文就是在安阳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阶段和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西方体育一开始就在各自的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化特征和体育形态,在它们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外来化的吸收。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逐渐从表层次的项目交流深入到理论层次的全面交流,对现代体育和未来体育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反馈信息,也就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又返回到本系统,而对本系统起调节作用。体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与各种反馈信息一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输出体育知识与技能(讲介、示范),通过学生练习、从观察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获取信息;学生通过接收教师所输信息(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自身练习获取反馈信息。师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使之成为新的信息,及时返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调节教学,可称之为反馈的教学,这样便能不断改进教学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是师生双边任务,其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程度,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8,(10):F0002-F0002
回顾蛤基石的制作历史,几乎就是和工具共同发展的历史。即便到了技术非常进步的今天,使用传统的工具也是有充分的理由,虽然跨越了时代,工具永远是不能更换的伙伴。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学校是冠军的摇篮,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还要传授文化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树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意识。历史学科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素材,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逻辑分析法,以发展的哲学含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起点、终点、发展三者关系及其哲学意蕴深入分析,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在哲学指导下对技击认知并实践后经验累积的系统化知识;武术发展是指其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武术的"质"具有同一性,其差异仅仅是质在量上的不同;拳种是这个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武术从历史发展到现在可见、可感的有形表象;现代竞技武术或现代武术是拳种在时代中"用"发展的结果;当下时代对技击认知后形成的经验知识补入到拳种中,不仅是武术产生之初内在规定的延续,而且是武术"体"未来走向的必然;武术的起点与终点因知识而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