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音乐游戏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儿童接触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无疑有三个最直接的目的:第一,学会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中借助声  相似文献   

2.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音乐教育要尽音乐艺术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的声音主要是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它为使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在音乐活动中要善于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时,往往会使我们联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优美的音色是音乐表演者必须持续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演奏出优美的音色才能打动听众的心。钢琴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弹奏音色的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现出雄浑悲壮、奔放高亢等强烈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细语绵绵等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表达出空谷回声、高山流水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总之,不同的触键技巧产生不同的音色,触键时掌握好重量的传递和贯穿,设计好音色的层次变化,掌握好触键能力与控制变化和演奏者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及头脑中对声音的想象使之符合作品弹奏的要求,使音乐的表现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接受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的,声音是构建音乐的本源。音乐作品是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与音色的变化为原始材料,节奏为支架,发展成旋律线,再由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构成一个有层次变化的音乐建筑。一、从“声”入手,理解音乐作品音乐的表现方法有很多,但就其性质来讲不外乎两种,即描写性的、表情性的,以及在描写性基础两者兼有的等。(1)加强对描写性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从其种程度上说音乐作品显然是和口技艺术,实用性的音响艺术有着共同之处。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就有模拟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实用音响的音素。比…  相似文献   

5.
音色的内涵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音色之美可以展示声音的特殊魅力,它对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也有很大的帮助,音色可以以音带情来表现内心感受,更能使音乐优美,表现丰富、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音色是衡量演奏技术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声音的载体——乐器则是立象尽意的最直接现象。中国胡琴的形制及其音色映射着中国古人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观念。文章从"制器尚象"器物观影响下的胡琴形制确认、"制器尚象"器物观指导下的胡琴音色追求、"制器尚象"器物观支配下的胡琴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三大类型胡琴的形制、材料、音色和艺术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歌唱教学不论在高中歌唱模块课堂还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版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几种现象:老师指导学生要轻声歌唱,一部分学生的声音变虚了,轻声演唱变成了虚声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了声音;遇到情绪欢快、活泼的风格歌曲,学生在歌唱时音量很大,试图加大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样的声音音色生硬、不细腻,缺乏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儿童接触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无疑有三个最一直接的目的:第一,学会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中借助声音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容;第二,学会用自己的表演来表达自己作品的情感和内容;第三,学会自己用声音或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中的重复,并非没有目的一成不变的机械重复,而是针对学生认知特点下的递进式的反复。〈br〉 一、音乐艺术反复性的本源追溯〈br〉 (1)本质特性需要有效反复。音乐主要依托人体感官从节奏、速度、力度以及声音等相关因素形成认知刺激,从而激发人体处于音乐欣赏状态。只有在反复作用下,人体才能对音乐表现出来旋律的铺陈、节奏的变化以及音色的起伏进行欣赏,也才能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它是从美学与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门系统的音乐学,而且是整个音乐学中基础的理论学科。在音乐形式中,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基本要素,音色则是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表演和欣赏更需要借助听觉去实现。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觉,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演奏者要通过自己的演奏,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就必须拥有卓越的音乐听觉能力,来鉴别、控制、协调音色。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比其他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音乐情感的载体是音乐语言,它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响的流动中表现出来。如何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呢?文章对此问题做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成才之路》2009,(5):62-63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力度,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管弦乐法等等。视唱练耳课作为各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牢固地掌握音乐中的这些主要因素.同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实践证明,视唱练耳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发展音乐视听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抽象式、经验式、模仿式的方式进行,对于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通过音乐声学和声乐概念的对应以及声音三要素中涉及到的声音的频率、音色、共鸣、振动频率、歌唱共振峰、声音传导等声学概念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音乐声学的原理使歌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一门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音乐艺术,它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能够科学的演唱,达到声情并茂,那么在情感和思想上将会给人一种心灵的感触,从而引起心灵共鸣.本文主要从音乐的内涵、声音的音色、歌曲的处理、心灵的表现等方面论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给人以艺术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正>舞蹈,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而又扑朔迷离的领域,音乐以人的声音或各种乐器声音为工具,打动人的心灵,引起共鸣,它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人的声音或人演奏各种乐器发出的乐声),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和声。由于声音是无形的,不可见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延续和流动的,因此它是用一种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音乐语言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虽然它不是将客观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再现,但它却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为艺术表现手段,像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即使速度、力度、技巧等因素相同,其表现出的音色仍有所不同。音色可以说是诠释和表现作品的最终载体。但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对钢琴作品音色的感受和把握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又不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由声音物质材料构成的,以声波震动而存在的,是在运动的组织中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响的艺术,由于音乐中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它能描摹声音,叙述感情,表现生活,还能讲述故事。用音乐叙述故事,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使音乐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故事更加妙趣横生。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欣赏者的音乐情感和创新意识,体现音乐所具有的情感、艺术特点。这种手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音响等。通过这些要素可以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及意境,从而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文化背景,进一步领悟到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良好方式,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优化音乐课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