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称呼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称呼语的语用失误会导致语言交际失败。运用顺应理论可以探索称呼语的语用失误原因,是由于说话者忽视了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社会文化,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或日语内语用失误).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内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语内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并提出防止和避免语内语用失误的策略,认为交际者应该培养敏锐的语境意识和元语用意识,从而提高语用能力,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3.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顺应理论为指导框架、以交际语境为视角,研究语用失误。指出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的一方或双方在交际中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动态顺应造成的。语言顺应是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的一种有效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顺应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失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群 《天中学刊》2006,21(1):102-105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交际功能是最主要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对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常常会造成社会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候语的社会语用失误;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社会语用失误;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社会语用失误;邀请语和致歉语的社会语用失误等。  相似文献   

5.
称赞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得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在使用称赞语时应该注意语用策略,运用顺应理论避免称赞语用失误。在称赞时应顺应称赞对象、社交世界以及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际语用学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命题。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语用失误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中国学生常见的英语语用失误通常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不够得体而产生的语言失误。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包括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两种基本类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以下对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了解目的语文化,传授语用知识;尽量创造语言环境,不断开展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失误判断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但是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致使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语用失误。称呼语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之一。文章旨在对中俄两国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称呼语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探寻避免称呼语语用失误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用失误属于语言形式正确但是达不到交际效果的语言使用现象。围绕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类语用失误.作者讨论了中国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几种常见表现,指出语用失误归根结底与学生的汉语语用知识和能力有关,是母语语用能力向目的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干扰。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提倡语言与文化并重,比较英汉语言文化行为来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在外语学习或跨文化交际中,忽略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会引起各方面的语用失误.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原因、分类,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角度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增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语言学家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可分类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文章主要阐述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指出为了尽量使学生避免出现语用失误,教师应把语用知识引入到外语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用失误是在语言运用·中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而产生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研究这类失误对于二语学习、顺利交际和交流思想乃至商务谈判等实际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可归结为交际失败和交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二类。交际失败是说完全没有沟通,甚至适得其反。交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失礼或非礼、说话不得体、有损对方的面子和有损社会公德四类。  相似文献   

14.
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常会产生语用失误。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本身,还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因不同的文化规范与传统习惯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及特点。文章从英语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剖析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进行语言对比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来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在目的语中再造与原语最佳对等的信息.该文利用语用翻译理论对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语用效果、如何做到翻译中译文与原文语用效果的一致以及在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语用失误概念进行剖析和补充、对语用失误的特点和类型加以重述 ,并对比分析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使我们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春杨 《海外英语》2012,(10):225-226,242
Language is not only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ut a part of culture as well.If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is neglected in communication,pragmatic failure must easily be produced.According to pragmatic theories,this article analyses various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 simple examples.Moreover,it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pragmatic failure on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以归因视角为主。现以学习者中介语语用能力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宏观、微观和对实验数据质疑三个方面对语用失误归因分析进行反思:(1)语言环境不是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2)母语迁移可以导致语用失误的观点值得商榷;(3)语用失误分析的数据不具有普遍性,数据效度值得商榷。语用失误归因分析并未真正地揭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作为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为主线,分析语用失误类别及主要表现形式,并探讨造成这种特殊现象的缘由。最后结合外语教学实际,提出应对语用失误的相应教学策略,以帮助外语学习者提高其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交际过程语用失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33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pragmatic language skills of 3- to 12-year-old students with language disorders, language-learning disabilities, 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 compared with the pragmatic language skills of nondisabled peers was conducted.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and/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demonstrated consistent and pervasive pragmatic deficits in conversation compared to non-disordered peers (mean effect size = -0.52; SE = 0.06) across settings, conversational partners, age groups, and types of pragmatic skills measur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control groups could not be accounted for by differences in study methodology or design. Furthermore, these pragmatic deficits appeared to be more attributable to underlying language deficits than to insufficient social knowledge.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erspective tha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an also be described as language disordered, and that children with language disorders experience a continuum of language failure that may be manifested in different ways as they progress through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