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语篇分析是指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从语篇层面对于文章展开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与语篇的生产和理解相关的因素,将语篇作为过程展开研究;另一方面针对篇章的结构和内容,从而寻找出篇章内在的某些规律。篇章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尤其是针对阅读问题的设计,它能够提供很多参考与指引。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层面谈谈篇章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问题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习通过分析篇章的微观和宏观结构,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章,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姚亚萍 《甘肃教育》2007,(12S):34-34
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法的缺憾是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而语篇分析弥补了此缺憾。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运用篇章模式及语篇衔接理论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解读2015年新课标卷Ⅱ的四篇阅读文本。即首先运用篇章模式把握文章的语篇结构及主要内容,其次利用衔接理论分析解读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全面、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提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答题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影响阅读顺利进行的因素很多,宏观上区分有读者、环境及语篇三大因素。读者因素指读者的阅读兴趣、动机、技能、认知方式、语言水平、背景知识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和方法、师生关系等;而语篇因素则指阅读材料中词汇、句子结构以及篇章结构本身对读者产生的干扰,如文章中生词的多寡、句子的长短和难易程度、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采用"宏观分析,把握语篇模式-微观分析,领悟语言特征-梳理信息,培养逻辑思维-总结提炼,深化语篇意识"的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了如何运用语篇分析来提升学生的篇章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将其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阅读,并详细阐述语篇的体裁分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语法词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指出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理解英语篇章,从语篇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出发,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语篇整体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山东卷)将改错题调换成阅读表达题。本文发现这一调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反拨作用,提出中学英语应采用语篇教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则应从篇章结构、衔接手段、文化背景知识争阅读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篇章的选择、多项选择题目的设计以及篇章数量与测验题目数量的拟合度问题,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信度和效度的基本因素。篇章数量和题目数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阅读理解测验误差和信度的影响也不相同。本研究以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随机选择500名考生作为研究样本,借助概化理论的随机双面嵌套(nested)设计s×(i:p)分析了HSK阅读理解测验中的误差来源和结构,对篇章数量和题目数量的匹配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文章数量和题目数量均可以提高测验的精度,但增加文章数量比增加题目数量对概化系数(Generalizability coefficient,Eρ2)的提高作用更有效;HSK阅读理解测验的篇章数量和题目数量的现行组合方式符合误差控制的原则和信度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词汇和图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篇章模式,并促进阅读理解.阅读模式中的交互作用模式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模式.在教学中将篇章模式分析与阅读模式结合起来将非常有利于学习者二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文本延伸”是以文本作为媒介,把文本解读的触角伸出文本以外,向更大的空间延伸;是从与作者本意相离或相近却又能观照文本的不同角度对作品引申发挥,使文本进射出超越自身意义的光彩。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延伸”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生语言能力、朗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针对“文本延伸”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巧妙延伸,活化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Two experiments involving 125 grade-10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erce investigated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caused by explanatory spoken text.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occurs when learning is reduced as a result of information disappearing before the learner has time to adequately process it, or link it with new information. Spoken text, unless recorded or repeated in some fashion, is fleeting in nature and can be a major cause of transiency. The three strategies investigated, all theoretically expected to enhance learning, were: (a) replacing lengthy spoken text with written text (Experiments 1 and 2), (b) replacing lengthy continuous text with segmented text (Experiment 1), and (c) adding a diagram to lengthy spoken text (Experiment 2). In both experiments on tasks that required information to be integrated across segments, written text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spoken text. In Experiment 1 the expected advantage of segmented text in reducing transitory effects was not found. Compared with written continuous text the segmented spoken text strategy was inferior. Experiment 2 found that adding a diagram to spoken text was an advantage compared to spoken text alone consistent with a multimedia effect.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oken text is a cause of the transient information effect, which can be best avoided by substituting written text for spoken text on tasks that requir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结构是语篇的高层次语义结构,它抽象地体现了语篇的整体意义框架。由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的转化是语篇解读中从浅读到深读的转换,可以运用宏观规则实现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的转化。事实证明,运用宏观结构理论对语篇的解读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手段应用于翻译实践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强化语篇意识,注重分析语篇的语境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语类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才能明确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才能更好地还原译文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望月 《海外英语》2011,(11):204-205,219
从接受美学中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这一术语来分析风格翻译,指出最大程度地在目的语中保留原文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风格,让译文读者可以如原文读者一样在这种空白和不确定性中得到基本一致的审美效果。最后通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呐喊》译文中的选词赏析原文的风格意义来证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纪实文献有特有的语言风格,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其需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和语言风格。通过列举纪实文本翻译实例,阐释翻译的中心目的是准确传达思想,地道表述信息,让读者如看原文般阅读。  相似文献   

17.
王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2-33
图式理论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阅读与图式理论息息相关。本文从文本意义的多元性出发,探讨了图式对文本阅读的影响、读者变量以及文本对图式的反作用,以期运用图式理论更好地为文本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讨互文技巧在一种特殊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话语中的作用,来研究广告现有文本与背景文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每个文本都不是独立的“岛屿”,而是与其他的文本相互联系的。在本文中,展示了由消费者在阅读广告文本中所使用到的互文性的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引用,仿拟),这两种表现形式把消费者的个人叙述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更大的文化话语联系在一起。本文用互文性的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来证明恰当的使用互文技巧有助于增强滞费者的购买欲以达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网络中‘喊管”差异形象分析的基础上,从微博自媒体的文本表达形式特征、文本内容来源特征、文本内容结构特征、文本内容价值表现特征四方面切入,认为微博自媒体对传统网络拟态环境存在解构作用。而微博在这四个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文本表达形式多样化”、“文本内容来源个人化”、“文本内容结构碎片化”、“文本内容价值凸显化”。  相似文献   

20.
反讽修辞将符号表意与意图意义之间的虚假关系显现于文本、伴随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文本字面义或表面义自相矛盾;文本与伴随文本矛盾;文本与语境矛盾;伴随文本与语境矛盾;铺垫语境与结果语境矛盾。但是,解释者的主体性使得符号表意可无限衍义,如果解释没有落到意图意义的预期定点上,会影响反讽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