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历史上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和"准"女人时代,每个时代的成人教育有其不同的特征。纵观女性教育历史,女性在成人教育中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原因可归结为历史上沉积下来的女性被动文化,要实现女性的解放,进入女性自主时代,在女性成人教育中加大力度培养女性批判性思维,通过教育来唤醒女性沉睡的反思与批判力是其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立鼎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35-39,55
中国传统认为"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女性成为兴云司雨的龙神的现象并不多见。在洮岷这个汉、藏、回三族杂处的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出现了藏族崇拜龙王和对女性龙王的崇拜现象,汉族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藏族的女性龙王崇拜,把龙王换成汉族女性,形成了由女性龙王来主管一方的女性龙王崇拜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铁凝的小说显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等封建文化像紧箍咒一样压制着广大女性,以"三从四德""孝悌""贞洁"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价值认证标准严重束缚着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反映出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的无地位和无价值,主要凸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来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其局限性在于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忽视了女性身份的建构,最终没能够提出解决两性关系的理想方法。依利加雷继承和发展了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表现在将女性的内在性和超越统一起来,将解构和建构结合起来,通过女性谱系为女人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消除两性的二元对立,积极创造两个主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述作为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固手段,一直以来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女性叙述历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被隐匿的状态。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两部小说,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从个体体验消解革命政治,突出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尊重,以"逃离—隐藏"的叙述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眼中独特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在传奇剧里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继承了以往莎剧中女性的诸多优点,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但莎剧中的女性始终没能摆脱"既定"的人生结局,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历史环境对人物生存状况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尽管人类历史上的文学书写历来都是由男性进行启蒙的,但是在"文革"时期的《海港》、《龙江颂》、《杜鹃山》三部"样板戏"中,女性却第一次获得了对男性启蒙的神圣权利。不过,这场以女性为主导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却隐含着政党权力话语规训的内容。经过权力话语的训诫,集体理念战胜了个人情感,由女性代表党对大众所进行的思想启蒙运动,终以女性自我情感被淹没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们在研究其词时多偏重后期创作,而忽略了前期。本文对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肯定了她前期作品的价值内涵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词、诗、文都有杰出成就的女作家。她的抒情词作细腻入微,至真至情,婉约凄绝;她的爱国诗篇贞心若石,慷慨悲壮,豪气逼人;她的文论《词论》内容丰富,立论尖锐,压倒须眉。她冰清玉洁,品位高雅,文如其人,人词同品,“才调美无伦”。李清照在她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才思卓绝,著作丰富,作品优美。她突出的才华和成就备受世人的关注和称赞。她前期的诗词大都在描绘她的生活感受,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处处体现出她独特感受的真情人生,而后期的作品则渗透出她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悲伤情怀。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其人及其作品都随着20世纪的落幕而成为历史,从纵横两方面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和她作品的文学史价值,对处在新世纪风口浪尖的当代文学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调和、末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清唱、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综观李清照的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其体裁更可谓诗词文赋兼擅,欢愉之作亦工,悲苦之篇尤胜。李清照作品的多姿多采,是其饱尝人间甘苦的人生所决定的。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她词作中所展现的女性情感世界,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16.
冰心倡导"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创作的主题。她以一颗纯美的童心,崇尚自然,赞扬母爱,其作品体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冰心"爱的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都将永远闪耀光辉。  相似文献   

17.
宗璞的创作中一直带有强烈的身份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及身份意识的变化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她的叙述姿态也经历了从单纯热情的倾诉者、时代的追潮者,到历史的思考--批判者,知识分子的自审者的变化.文革结束后,个体从经验中沉淀出来的性别体验在作品中渐渐显现出来,性别上的女性身份成为她创作中文化身份的另一特质.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作者在作品中对四类父亲形象进行了肆意的嘲讽与异化,揭露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暗面,进而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这是与作者痛苦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荒原意识浸润在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中,它是在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表现为对人类文明与人性的绝望.张爱玲认为文明与人性都已走到尽头,注定毁灭,而且没有再生的希望.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苍凉"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底色,无论情节多么传奇,场面多么热闹,表现技巧多么繁复,故事的背景都是苍凉的,而这正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和异数,一生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三十多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散文,另有译作及文学评论等,可以说她是一个创作丰富的作家。她的名字经常与"传奇"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显赫的身世,杰出的才情,还有她的冷艳,她的孤傲,一切都凝聚在她离去瞬间的那个背影中。让我们拿出那些没有被岁月遗忘的文字,感受一下张氏文字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