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从影响赵孟頫"古意说"形成的因素进行客观和深入地分析,以求对他的"古意说"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的绘画美学观以“古意说”、“书画同源”论为主,在当时针砭时弊,扭转了一代画风。本文主要将他的“古意说”与他的绘画作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力求对他的绘画美学观和绘画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元初画家赵孟额(1254—1322年)倡导“古意”影响一代画风。本文从赵孟颊个人处境出发,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受到的种种压力和文化冲突,用以解释赵孟颊倡导“古意”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赵所倡导的“古意”是文化冲突的产物,也是赵孟颞的文化策略,是那个时代解决文化冲突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清初著名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洪亮吉论三家诗说:“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对三家统而称扬。杭堇浦《题独漉遗象》则说:“凄凉怀古意,岂是屈、梁能。”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李白词的真伪和主题问题,一直为词学研究者所关注。随着词起源于隋代“新声”说的被确认,早期文人词中有盛唐作品之事实及唐宋有关史料对李白词的肯定和称许,似可解除对太白依调制词之怀疑;除“来历不明”外,持否定论者难以找出其它言之凿凿的证据。近期,有同志相继撰文,对浦江清先生率先提出的“长安古意”说引申阐发,把《忆秦娥》的主题从“男女中心”说的窠臼中拉出来,引向时代兴衰的感慨,别开生面,殊多启发意义。然而,由于论者忽视了作品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及其赖以生存活动的历  相似文献   

6.
王绩“古意”非泛泛的“托古喻今”,而是诗人借竹、龟、松、凤、桂的兴衰命运,兴寄对生命个体有限性的忧思和对自我生命存有的独特反思,寄托深远,颇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境界说”进行生成结构的系统分析,是理解冯友兰学术发展脉络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考察“境界说”的发轫入手。层层深入“境界说”的基础、方法、内容以及意义.试图以此来更进一步地阐释“境界说”的内涵和价值,更深入地理解“新理学”体系。同时,也通过对“境界说”的生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境界说”本身存在的难以量化、操作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王绩“古意”非泛泛的“托古喻今”,而是诗人借竹、龟、松、凤、桂的兴衰命运,兴寄对生命个体有限性的忧思和对自我生命存有的独特反思,寄托深远,颇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翻开泛着古意的扉页,阅览精彩绝伦的古诗,在神妙的诗林,我与才华横溢的诗人不期而遇,促膝长谈。我说:“我现在读高一,每天都不敢多加放松,我的青春芳华就每天伴着繁多的功课,有意义吗?”少陵野老微微一笑,吟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则正襟危坐,诵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哦,我明白了,“今天”是在山脚下,“明天”是在山顶上,只有从今天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会到达山顶,享受明天的艳丽壮美。我说:“那万一高考失利,怎么去实现理想呢?”正在“酣高楼”的李太白浪漫地答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哦,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研形式的拓展,“说”不应该成为老师的专利,也要让学生进行“说”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观摩一场“说题”比赛,通过参赛者精彩的表现,评 委们耐心和专业的评价,深入了解“说题”的概念,发现“说题” 比赛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以一道常 见的数列综合问题为例,探究“说题”的内容与方法,理解“说 题”的意义,寻求“说题”对于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陈涛 《教师》2012,(8):128-128
本文介绍了线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论述了线条的“古意”“今解”这两种态度的文化融合。指出“线条”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载体,在此基础上,今天能给予我们艺术和设计怎样的启示,同时是将本土设计推向国际舞台的切入点和跨界性定位,将这具有普世性的东方情韵通过设计承载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歌行体可分为“入律”和“仿古”两种形式.入律歌行的语言形式以七言句式、律句和拗粘拗对、一韵四句或八句、换韵平仄交替为主;其规整者如《长安古意》和《圆圆曲》,由多首绝句、律诗组合而成;歌行体的对仗则较为自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为了便于广大化学教师了解“说课”的涵义,掌握“说课”的技巧,下面就“说课”在化学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尝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说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始于1987年河南省新乡市的教改。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的认同,“说课”也由最初的单一“说课”形式发展到现在的融“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的健全模式。应该说,广大教师对教改中的这一概念术语已相当熟悉,但在“说课”的具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的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进行旅游观赏活动的内驱力,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多重效应。深入理解“移情说”、“内模仿说”、“审美距离说”、“异质同构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等西方经典旅游审美思想以及“中和为美”、“自然为美”、“空灵为美”、“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思想,对达到马斯洛所言的“高峰体验”与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畅爽”境界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说题”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主要以学生“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说题”的内涵和“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培养“说题”意识,激发“说题”欲望,掌握“说题”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掌握基础概念,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说题”语言转换,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强化“说题”情感体验,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派的诗论家针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较为独到的观点,其中关于诗歌审美标准的“诗情”说影响最大。本文从诗人对“诗情”内涵阐释及“诗情”说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时代必然对“诗情”说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寻,以表明“诗情”观在戴望舒诗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我的语文老师马Sir为人幽默,但为了以正师威却又总以洗衣板面孔示人,为了证明其搞笑品质,我近日搜罗证据如下:自习的时候。“滴滴滴……”“谁!”马Sir愤怒地挥动着拳头“已经第四次了!早就说过了,上课的时候不要发出这种声音!”同学们面面相觑,目光齐齐落在马Sir腰间。马Sir先是一愣,然后尴尬地笑了笑。“对不起,是我的。”语文课上马Sir曰:“‘吕’者,二口相对,古意是为‘吻’也。”举手。同学不解:“老师,请问如果照这么说,‘品’是什么意思啊?”马Sir木讷,沉默,思考。同学继续发难:“老师老师老师,还有‘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