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柯的"话语分析"深刻解读了罪的语言性,揭示了存在于犯罪现象背后的权力——知识关系,指出罪是作为一种话语实践而存在的,犯罪意义是语言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是权力和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具体历史性.福柯探讨了话语本性的双重性,阐述了犯罪的话语反叛性,说明了犯罪功能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主要是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并以媒体报道、政治语篇、官方文件等书面语篇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种口语语篇的教师话语却极少被列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福柯(Foucault)指出,教室是最好的权力运作场所,而这边的权力指的就是教师权力。作者尝试从CDA的角度来研究教师话语,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揭示课堂中所实施的教师权力。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实际上新闻报道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读者成为被误导和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通过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新疆记者被判15年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主观倾向和偏见,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福柯的所有理论集大成中,权力话语成为其理论核心和关键.他认为知识使统治的结构获得某种合法性,而这种统治总是具有压迫、监禁和权力的分割等特征.其话语权力利理论启发并影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成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石.他们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来研究殖民主义文本并指出其中隐含的权力关系,揭示出西方宗主国时边缘文化的控制和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5.
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话语理论吸取了尼采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用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方法对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进行了互联性研究,其著作的中心在于揭示话语的权力与权力的话语,在于发现知识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6.
论福柯的三维话语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福柯的话语理论不是知识话语、权力话语某个单一维度,而是一个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是由知识话语、权力话语、生命话语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知识话语关注的是真理自身形成的问题,权力话语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规则的问题,生命话语关注的是经验主体建构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公众语篇的常用方法。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从分类系统、情态系统和及物系统对2014年米歇尔北京大学演讲词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话语的巨大力量及权威性,在福柯的理论中,"话语"被他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和地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盖有"话语"这个术语的印章.不容质疑,"话语"是福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词语.因而对福柯话语理论的解读就是打开福柯思想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话语理论以探寻话语本质为任务,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话语即权力,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话语权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内遭遇挑战,但也迎来的新的机遇,我们根据话语理论,从主体、内容、环境三个方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的代表人物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理论,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一篇CNN报道进行了分析。从中反映了在新闻语篇中体现话语文本互文性的“话语表现”与“杂语性”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体现了新闻语篇中代表不同权力阶层的“声音”是如何被很好地融合、搀杂,以用来表现不同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关于标普降级法国的报道进行对比批评话语分析,使读者能够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不是中性、客观的,而是隐含有意识形态,为权力服务的.本文探讨了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去指导大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新闻语言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提高其批评性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语言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控制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形式或用法因为被使用的语境和交际目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以美国第35届总统JohnKennedy的就职演说为例,从情态、人称代词、隐喻用法以及词汇选择四个方面,探索这篇演说背后的意识形态,揭示肯尼迪如何通过语言强化这些意识形态达到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心翠 《培训与研究》2008,25(1):104-107
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福柯认为教室是最好的权力运作场所,所以教师话语也是批评话语分析关心的主题之一。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细致分析大学英语课堂话语,试图揭示隐藏在教师话语中的权力关系,并希望能使人意识到语言是如何帮助教师获取这种主宰地位的。同时本文提倡教师应该在极度权力和完全无权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话语分析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模式和实证分析方法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著名英国语言学家保罗·切尔顿教授采用语用学理论模式,对地域政治视角下的当代政治话语,进行了深刻的语言分析,揭示了政治思想、行为的精神表现,促进了政治话语研究,拓宽了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各式语篇话语分析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他认为,权力话语以权威性的陈述形成其真理性的论断,由此产生的约束性、感染力影响了受众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和方向。话语作为一门说话的策略,如何运作以加强发话人运用语言影响受众,说服受众,这是对更为隐蔽的新型权力话语的运作方式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幸 《文教资料》2006,(9):64-65
本文通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从文学的角度论证了福柯关于话语与权力的理论。一方面:通过权力控制话语;另一方面:话语衍生出了权力。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袁一菲 《英语广场》2023,(33):27-30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话语和权力不可分割。而翻译恰是一种语言重构过程,是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手段。林语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作品对实现中华文化输出、推进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权力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文本选择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权力话语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翻译外宣效果的形成,为更好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福柯认为,话语是构建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机制,话语即权力。话语生产总是依照一定程序,受到控制、挑选、组织与分配。其全景敞视的教师话语理论试图阐明教师是整个社会规训机制的一个环节,教师的具体职能就是规训学生。然而事实表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并未能给人们指引出一条解决教育问题的可行道路。伴随着人的主体性、独立性、生成性等观念的出现,教育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就是对话理论思潮的兴起,强调理解性、交互性、情境性、生成性的对话似乎更有利于现代师生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其实有些新闻报道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以致使读者成为被误导和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报道和莎朗斯通辱华言论的人际意义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