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工安石(1021—1086),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的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当县官的时候,正逢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他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王安石晚年创作了很多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也  相似文献   

2.
谈王安石晚年的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王安石 ,一生创作颇丰 ,然而他前后期诗风却大不相同。本文试从其晚年诗的内容、意境、语言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从中看出王安石晚年诗的独特风格 ,并分析了这种诗风变化的原因 ,从而给王安石的晚年诗一个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僧人的交往,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晚年住在半山(今南京紫金山附近),号半山老人。元丰三年受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死后谥曰“文”,故又叫王文公。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他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思想基础。他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文风古朴,笔力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相似文献   

5.
点击脑细胞     
王安石是朝廷大臣,政务繁忙,但仍然很喜欢制谜和猜谜。有一次,王安石吩咐家人去找一位书童来管理文房四宝。家人找了一位十四五岁、长得眉清目秀的京城小伙子,带到了王安石的面前,问他是否中意。王安石把书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接着问了问书童的家境和读过些什么书,然后叫书童当即磨墨。只见书童一只手把住砚台,一只手紧握墨锭,很自如地磨了起来。王安石见他轻松舒展,用力平稳,就知道小伙子不是生手。一会儿,书童磨好了一砚台墨。王安石走到书桌前,提笔往砚台上一蘸,感觉墨的稀稠正合适,便随手写下了一首诗谜:“一月复一月…  相似文献   

6.
夏帅波 《文教资料》2011,(36):216-218
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浓.更可由此探索宋诗特征的佛学渊源。  相似文献   

7.
重读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王安石是一个词人;王安石是一个散文家;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个怪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其父王益为祥符八年(1004年)进士,一生只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但他却“自任以世之重也”。王安石也说:“盖先君所存,尝欲大润泽于天下,一物枯槁,以为身羞”。乃父乃子,自视与云平,由于王益在故乡临川“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君子安贫乐道?不务正业?出生平贱?)所以当他游宦四方时都是奉亲携眷而行,因此王安石在出道之前就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十三岁那年…  相似文献   

8.
惜才救东坡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晚年大量创作禅诗 ,其自有社会政治原因 ,更有王安石个人方面的因素。这些晚年创作的禅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谓“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0.
陆九渊晚年所作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评述了北宋的熙宁变法以及王安石的学术失误之处.此文高度肯定王安石的人品操守和政治理想,但指出王安石拘泥于外在法度的做法是不明政治之本原,重末而轻本,从而导致了熙宁变法的失败.陆九渊关于王安石学术的评论与朱熹不同,这一差异反映出朱陆二人在学术思想上的根本分歧,由此也构成了朱陆之争的重要环节.《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所反映的“心学政治观”,代表了陆九渊晚年思想的成熟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晚年大量创作禅诗,其自有社会政治原因,更有王安石个人方面的因素,这些晚年创作的禅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词传情达意、吞吐心曲,不仅反映了作者忧怀国事、渴望君臣遇合的思想及其淡视政治穷达的操守,更深刻反映了他晚年遭罢相后的痛苦复杂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到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深得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的一生,无论是在学术思想上,还是在诗歌创作上,都受到了佛教的巨大影响,前者主要体现在他居相位时强调体用合一的义利观和善恶不定的人性论上,后者则体现在他罢相后对世间万物“近于无心”的人生态度上.由此直接导致了他的晚期诗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赏析]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政论揭露时弊,简练有力;诗歌道劲峭拔,颇多佳作。他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居住在长洲(今江苏苏州)的方惟深久仰王安石诗名,常登门拜见,呈上诗集,以求指教。方惟深有《方秘校集》十卷,其诗很受王安石赏识。方惟深有一首《舟下建溪》是描写旅途夜泊的七言绝句。诗中选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静谧境界。诗人精心选材,巧妙构思,虽是信笔直书,却使人感到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6.
杨黼是大理著名的白族学者,著有白文《山花碑》,他晚年隐居佛教名山鸡足山十余年,但后人不知他究竟做了些什么,本文经过翔实的考释,探析他在鸡足山的所作所为,并提出《白古通纪》的作者就是杨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经学被称道为“荆公新学”,是宋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的成果。虽然王安石早期即与佛学有接触,晚期也与僧徒有交往,但他晚期思想仍以儒学为主。王安石晚期的诗歌,艺术成就高,思想健康,风格多样,最终成就了“荆公体”。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说实话,看到陈天阳同学在他的习作《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中说,“在众多的唐诗作者中”,他“最喜欢的是王维”时,我心中愣了一下。诚如习作中所说的,王维“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但他的作品远远没有李白、杜甫的那么好懂,所以同学们对他的熟悉程度也远不及李白和杜甫。而且,他对佛教还不是在“晚年时据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是他对佛教有着很深的研究,并且通过他的作品宣扬着佛教禅理。对佛教,同学们恐怕也知道,是不能简单地用一句“封建迷信”来概括的。它有迷信的一面,但它也有自身的深邃的哲学思想;它自传入我国后,就对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20.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宋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父亲王益兼领的新干县。曾受封为荆国公,故人称王荆公。王安石从小就好学上进,不随流俗,在正直耿介的父亲影响、熏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