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总目标的其中一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解读"问题解决"的目标,寓策略学  相似文献   

3.
"策略"的原意是指计策和谋略,它是一种思想。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基础,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一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方法与策略的内化,力求让策略运用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经常会用这些策略帮助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  相似文献   

6.
《田忌赛马》这一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编排目的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老师可以在学生探究田忌赛马采取的所有对策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列举、分类、筛选的数学方法,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详细分析、缜密思考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感受对策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在竞技比赛中可以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和寻找制胜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可见,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特有章节,旨在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形成"学策略、懂策略、用策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寻解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注重策略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策略的优势和形成过程,更好地掌握策略的内涵,从而灵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版《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由"两基"、"两能",调整成"四基"、"四能"。"四能"是指: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要使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发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问题解决"列为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策略"部分的编写非常具有特色,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却出现许多的困惑。怎样解决现实的课堂教学所遭遇的瓶颈与尴尬呢?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问题解决作为总体目标的一个具体要素,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多样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胜利 《成才之路》2014,(27):25-25
正《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这一维度提出了具体目标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修改,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态势,通过学生自主的内化活动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获得广泛认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策略教学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解决问题的分析策略,并探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途径。一、解决问题的分析策略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落实上述理念,新教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95):70-7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标准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的策略,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策略,它以线段图或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表达了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数学建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探微问题解决的"可视化"与"深思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以及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将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中关键信息进行多层面表述,训练学生掌握策略中的"工具技能",促使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多维度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必须考虑学生一生的需要——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应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让策略思想鲜活地彰显,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获得用于解决更多陌生疑难问题的策略.这样,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就不只是盯在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上,而是要强化策略意识,传播策略思想,培养策略思维.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只是停留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获得了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上,而是耍基于解题的经历,形成相应的解题经验、方法,经反思与提炼,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我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策略为核心,循着"需要—体验—反思—形成—运用"的思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