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完成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或利用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教学目标】1.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分类整理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整理的作用。2.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解决简单的问题,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数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整理数据,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教学目标】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序地开展调查活动,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获得统计结果。2.使学生在读表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普及率的含义,领悟普及率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田庆  陈喻 《贵州教育》2010,(13):34-36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4页例题,第9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初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狄烨  苏瑜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49-15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和第58页“练一练”。【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借助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分析、推理、反思的过程,感受列表整理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3.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成果、实际运用中,进一步体验列表整理策略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4~76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按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学会主动建构,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感受统计方法对分析问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8册43~44页。教学目标: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中有所体验,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格含义,学习查找和比较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板块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