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未必可以照搬。这是一篇看似要跑题的编辑手记,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廖一梅老师的书的感悟会和其他感悟一样,千篇一律。我喜欢廖一梅老师说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胡闹的,这不是吗?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节,我都会送给孩子一个生肖玩偶作为礼物,不知不觉的,这已经成了我家的惯例。2018年,孩子10岁,那时她已经拥有9个生肖小玩偶了,而我正在四处寻找一个漂亮小狗玩偶做礼物……就在农历狗年临近之时,陈晖和沈苑苑老师合作的“小小豆豆”系列桥梁书正在筹备出版。我一遍遍地读着小小和豆豆这两个孩子的故事,经常被陈晖老师笔下的小小——那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感动,有时甚至觉得她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常骗别人说自己是早慧儿童,小时即使未入神童编制,至少也被老师表扬“聪明得跟一休一样”。可是,每当我想起一年级的时候,被老师问起“理想是什么”,我童言无忌说要做个科学家,便总是觉得脸上烫烫的。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函授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新闻函授学员。自去年参加了贵中心函授学习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老师们看了我的作业后,中心都及时回信给予指点和指正,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教诲下,通过自己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对每期的函授通讯都认真阅读和分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会写到掌握。去年一年,我在各报刊上稿共32篇(幅),从而从连队调到了政治部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光荣的报道员。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使他们也像我一样,学有所成,为我旅新闻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大观周刊》2011,(51):155-155
2008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上课的铃声骤然响起,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迈着缓缓的步子平静地步入教室。没想到.待我喊了声“上课”之后.回应我的不再是往日那句机械平淡的“老师好”了.而是饱含深情的一句久违的祝福:“老师,生日快乐!”我感动得连声道谢。转身一看黑板,上面赫然写着“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一排大字……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同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安康市汉滨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王蓉,今天学会安排我代表培训学员发言,谈谈学习体会,我很激动,也很紧张,不知该如何讲,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我此次学习的体会:一是感谢,二是收获,三是感悟。  相似文献   

7.
薛宝海 《视听界》2009,(2):118-118
一月初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期末考试,考试之后,教务处的一位监堂老师告诉我:“您这堂课,期末没有打小抄的!”是啊,我出的都是主观考试题,每个人的观点、好恶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没地方可抄啊!看来我在教学与考试方面的一些“新方式”,也顺便给杜绝考试抄袭起了积极作用,这可是无心插柳。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的学生来看我。 她是那么青春飞扬,我也不显太老吧。 这是一个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会说出来的女生,她对我说:“老师,这些年,你丢了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9.
叶子 《中国广播》2012,(3):74-76
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人民深爱的作家、诗人柯岩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这一消息让全国数亿广播听众陷入深深的悲痛。我与柯岩老师相识相知近30年,一直都在感悟她火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充满爱心的人生境界。她的创作人生就是我事业上最重要的必读书之一,而她的三部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和《CA俱乐部》连续三度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用制作播出,这也是在中国作家中不多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题记:我含泪仰望蓝天,那里有一座闪光的墓碑.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杨奇老师摆好装订的报刊和工具,下班时,向大家道声"明天见",随即点头一笑,便匆匆离去.谁也不会想到,他这临去的一笑,竟是诀别.  相似文献   

11.
说来惭愧,学爬格子已有几年光阴了。虽说没有多少成果,可我却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无论干什么,欲要自己走,必须少依赖。刚学写新闻那阵子,每天都往宣传部跑,写的稿件也幸运地上了报。可没过多久,老师出差了,我写出稿件后找不到老师改,自己就把它抄投给报社,一...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完全是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来参加这次方汉奇、宁树藩两位老师文集出版的发布会 ,我只能够讲一点感想。首先 ,我衷心祝贺方汉奇老师、宁树藩老师巨著的出版。用“巨著”不为过 ,不仅仅是体积这么厚、分量这么重 ,主要是内容厚重。同时 ,也感谢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这两本巨著的远见卓识和他们所做的努力。这两本书的出版 ,是对我们新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大贡献 ,填补了我们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部分空白。应该说 ,他们两位都为中国的新闻史研究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两本书跟平常看的书不一样 ,看得出分量、含金量…  相似文献   

13.
蒋袁莉  董琼 《大观周刊》2011,(18):146-146
“老师,一步之遥.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刚下课,学生甲满脸兴奋却又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学生甲是一个活跃的小男孩.在课堂上代表本小组讲授了一点新课知识,此时红彤彤的脸上还渗着细密的汗珠。回想着他课前胸有成竹的模样,课中如鞭炮一般的语速.课后深有感悟的语言.我的心里不由涌起丝丝欣慰:他已在与同学们合作教学中肯定了自己,也发现了不足并会为此努力。这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即在新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那“源远流长的胡闹”的郑重和精致,是来自生活的真实,由此,颇可推断出皇家贵胄少长寿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被“胡闹”害得第一惨。因此吃皇家“御方”者要当心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新闻函授中心在河南招生办班的时候,我被聘为课外指导老师,因而结识了许多学员。有的学员原来的基础不错,一经点拨,很快就入了门,上了路;而另外一些学员,基础较差,虽然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老师,结果却很不一样。前几天,有位学员来访,并且带来了一些稿件让我“指导”。以往,不管他的稿件水平高低,我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指出其长处,分析其不足,希望他继续努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新闻天地》2010,(6):78-79
这是我的自传,毫无疑问。我已经年过六十,比共和国年龄还大半岁多。自然地,我的感悟都跟时代紧密相连.但是可以亳不犹豫地说,我的“岁月感悟”跟当时的一般人、大部分不同.我人生经历里贯穿的某种情感疏远和“另类”.是以前未曾吐露过的——习惯于口齿伶俐说别人的人。终于也要来一场“自供”。  相似文献   

17.
整理旧物时,一份发黄的教案赫然跳入眼帘。我有理由认定这是我的一份珍贵的人生档案。我的教师生涯,就是从它开始的。 1975年,我上了和县师范学校。是推荐的。那时上大学靠的是老茧,电影《决裂》里批判马尾巴的功能,就说到读书和劳动是分不开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喝酒,还划拳呢! 学校有两块牌子,除了师范学校,还有是“‘五七’大学”。学校跟生产队一样,依山傍水,有大片农田。每学期上两个月的课,种两个月的田。读书不用考试,上课也和开座谈会一样。我曾和现在的学生说起过这段往事,学生们都高兴死了,说随便怎样,只要不考试就好。 那时时兴学生教学生,两个语文教师就推荐我,说我会写文章,教语文一定能行。就这样我这个鸭子被  相似文献   

18.
媒体宣传和树立先进典型的目的在于引领示范,为受众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前进的标杆。要让典型的旗帜高高飘扬,就不能使其像天上的流星一样一闪而过。而要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通过3年来持续跟踪宣传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的经历,使我对如何让先进典型人物延续生命力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陈桂娣 《大观周刊》2010,(46):77-77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见地不一样,因而对文本的感悟也不一样,阅读、理解过程就会不一样。因此,语文老师要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即主动性、潜在力,差异性和生成性,从而实施好个性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期刊编辑感悟4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大良 《编辑学报》2008,20(2):174-176
大约1年前,我跟陈浩元主编建议《编辑学报》增设一个“编辑悟语”栏目,发表一些科技期刊编辑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杂感、散文乃至诗词等有感而发的文字。前几天接到陈主编的电子函件,告诉我他们已决定开设《编辑感悟》栏目,并约我赐稿。我钦佩《编辑学报》的从善如流,欣然支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于是整理了一下我的博客,写就这篇“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