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淑清 《新闻传播》2009,(12):43-43
新闻是靠事实说话,所谓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突出位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通讯员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采访中活跃气氛、引出话题、开阔思路、交流思想、融洽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和“接近点”。因此,在新闻采访中,要善于及时判断和寻求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使采访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记者外出采访,面对的多是陌生的面孔。陌生人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一种天然的疏远和戒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调动自己全部社会知识和心理学常识,寻找两人的“接近点”。通过“接近点”的桥梁作用,迅速缩短两人间的心理距离,使采访对象如同见到老朋友那样配合记者的采访,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笔者认为,记者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寻找与采访对象的“接近点”:  相似文献   

4.
对法制节目中特殊对象的采访,直接关系到采访整个事件的成效及新闻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是我们新闻记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1、使采访者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创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以便顺利地展开采访活动,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主动权。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5.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横向思维,就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截取与报道对象所在的位置的某一横断面,考察、研究同类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状况,在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和它的本质的思维方式。记者将思考对象从水平方向上,依照其各个相关部分和特征进行思考,以确定新闻价值和采写方法。一、横向思维在新闻实践的运用1、要从事物的接近点入手,注意可比性。比如山区有山区的特点,工人有工人的特点,横向思维就要注意从同类的观念出发,从接近性出发,才能挖出事物的真实本质。1985年,新华社记者周原采写广东珠海市白藤湖联合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钟华生,就是从事物的相似点出发,进行横向思维的。他首先采访了大江南北若干农民企业家,对他们的经营思想、经营风格等有一般的了解。最后他来到白藤湖,并把一路采访过的企业家同钟华生做了比  相似文献   

7.
雷谊 《现代传播》2004,(3):118-119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能否接近采访对象,往往成为采访成败的关键,而对政治性人物的采访尤其需要讲究“记者接近”。“记者接近”是指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空间接近和心理深入,是采访中记者一直主动进行的有目的和采访对象交流互动的专业行为。而其中,空间接近是指记者通过与采访对象的预约行为来实现物理空间位置的靠近;心理深入是指记者通过访谈中的对话交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并力求深入对方的精神领域。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剖析政治性人物采访中的“记者接近”技巧。一、“记者接近”中的空间接近首先,“记者接近”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周红斌 《军事记者》2008,(10):39-39
采访当中,记者和通讯员都希望从采访对象处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素材与信息。但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大多数是陌生的,彼此不认识,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记者和通讯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想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就要寻找一个桥梁或媒介,这就是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如果找到了沟通双方的桥梁或媒介,即找到了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就会造成一种心理相融的气氛,从而使采访对象能够接纳采访者,采访者也可获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和事实。  相似文献   

9.
丁宁  米娜 《新闻传播》2007,(5):52-52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者要善于寻找与接近采访对象。 一、正确地选择与确定采访对象,主要是选择最了解情况的人作为采访对象。重要的是他们确实知道情况,熟悉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若干个了解情况的人当中,还要选择善于提供情况、并愿意积极配合采访工作的人作为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1.
苏伟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3):105-1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双向性互动活动.记者重视采访中的互动性可以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本文从言语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4个方面,分析新闻采访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功夫不在想象,而在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他所有的采访本领,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最全面的情况了解到.记者采访成败与否,建立在取得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的合作上,采访对象提供的真实情况,是记者得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与反映的前提,而采访对象能否顺利地、如实地把真实情况告诉记者,同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一分钟”接近法,也就是一分钟接近你的采访对象,这应该是每个新闻记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墙电网内的另一个世界是鲜为人知的。在这个封闭的社会里,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接近的。监狱中的犯人是怎样生活的?社会主义监狱是怎样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的?这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新闻,但是,在采访监狱犯人过程中,常常出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现象,采访难、难采访时常让记者们感到头痛,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作为负责政法战线的新闻记者,我们经常深入监狱采访组稿。下面,就监狱这一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粗谈一下几点体会:一、要了解研究犯人的有关心理,努力缩短和融洽与犯人在采访中的心理距离。犯人在…  相似文献   

16.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新闻宣传领域,"三农"一直是各级媒体挖掘的"富矿"。如何做好"三农"宣传工作?作为农业记者,我们要有"三农"情怀,要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始终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怀从事"三农"报道工作;要当一个专家型的记者。同时在"三农"宣传上,我们要分析"三农"采访对象的不同类型特点,调整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相互关系,加强沟通,寻找"接近点",使采访能更加深入、顺利。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记者在努力充实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考虑以何种礼仪风范“包装”自己,以取得被采访对象的认同和接受,从而产生一种亲情效应和认知效应,进而获取最佳采访效应。一、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礼节仪表是采访活动的第一通道新闻记者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2)
人物采写随谈文/赵冠军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按其情况、内容和类别来说,是非常繁杂的。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要善于交际,还要有点奇点子。采访人物时,要尽量研究、熟悉采访对象,要尽量和采访对象达成共识,创造出良好的气氛,特别对一些难采访的对象,则...  相似文献   

19.
刘嘉 《记者摇篮》2005,(6):60-6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理特征及采访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握老年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特征表现为:渴望尊重、渴望交流、默守陈规、争强好胜等。在采访中要想得到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老年心理,掌握具体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采访技巧和方法,使采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二、采访老年人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接近老年采访对象时,首先必须寻找双方都能接近的“触点”,即记者与老人共有、共知、共爱等一切可以把双方联系起来的东西。其次,尊重老人体现在:不要随意更改采访时间、地点,不要迟到;采访者穿着举止大方、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