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韵法直图》呼名多为袭用《韵法横图》而来,是《韵法直图》改动其蓝本《切韵经纬图》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韵法直图》编撰者对《韵法横图》呼名的误解,以及《切韵经纬图》与《韵法横图》分韵列字的差异,导致《韵法直图》混呼之名与《韵法横图》混呼混列两呼之义不符,混呼是《韵法直图》机械袭用《韵法横图》呼名最直接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探究五四以来的新诗代表作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诗的九种常用韵法,即一字逗、句句韵、隔句韵、流水韵、交叉韵、包韵、转换韵、自由韵、错综韵等,简论了各自的得失、新诗韵法与古诗韵法的传承关系及与域外韵法的借鉴关系,对新诗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现,一个本不具有显著语义特征的词如果经常与具有某种语义特点的搭配词项搭配使用,这个词就会被“感染”上该种语义特点,从而使整个搭配具有该种语义氛围,这种语义氛围被命名为语义韵。语义韵通常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本研究借助于语料库及其相关功能,通过考察三组同义词的语义韵来寻找这些同义词的差异性特征,在论证语义韵研究可以应用于同义词辨析的同时,对语义韵的描述方式也有所扩充。  相似文献   

5.
韵是基础诗法的一种技巧,在英语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研究了英语诗歌的韵的特点,并从韵律学的角度分析韵和不同类型的韵在诗歌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7.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8.
《切韵》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精髓在于其中的反切.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并系联考求出40个声类,311个韵类.其后,曾运乾、白涤洲、罗常培、陆志伟、王力、董同讯、周祖谟、李荣、邵荣芬等先生,先后致力于此,大大丰富了"反切系联法"理论,使得《切韵》音系声类韵类的考求结论更加完善.因为所据版本和材料有别,加之对一些切语的不同处理,以上诸家在最终的结论上还存在一定分歧.盘点理论,理清分歧,将给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切韵》系韵书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依曾运乾先生正韵、变韵之说,分析了《广韵》变韵与《韵镜》排列等次的关系,认为《韵镜》中的独立二等韵是《广韵》变韵之侈音;独立三等韵是《广韵》变韵之弇音。  相似文献   

10.
《切韵》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精髓在于其中的反切。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并系联考求出40个声类,311个韵类。其后,曾运乾、白涤洲、罗常培、陆志伟、王力、董同龠禾、周祖谟、李荣、邵荣芬等先生,先后致力于此,大大丰富了"反切系联法"理论,使得《切韵》音系声类韵类的考求结论更加完善。因为所据版本和材料有别,加之对一些切语的不同处理,以上诸家在最终的结论上还存在一定分歧。盘点理论,理清分歧,将给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切韵》系韵书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统计归纳法,对两种《楚辞韵读》用韵进行统计,发现两种《楚辞韵读》用韵同中有异。相同表现为对某些韵例入韵及无韵处理相同,对大部分韵脚字的韵部归部相同,对韵例有否合韵现象理解相同。相异表现为韵部多寡存在差异,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对个别字是否入韵以及异文处理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南宋诗人叶适近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叶诗的近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七组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22个韵部。支与脂之分韵;另外,受方言的影响,鱼虞模合韵,押支韵诗中偶见佳韵和齐韵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王冕古体诗韵作,分古体诗18部。讨论了用韵中的特殊韵例和韵字及全浊上变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陈澧考证韵类的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还不能必然得出“韵类考”中所示的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在这三个条例之外,陈澧应该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研究《广韵》韵类。  相似文献   

18.
运用陈澧考证韵类的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还不能必然得出"韵类考"中所示的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在这三个条例之外,陈澧应该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研究<广韵>韵类.  相似文献   

19.
射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猜字游戏,其继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之后,仍然散见于明清时期各种韵书中。以明清时期五种韵书所记载的射字法为例,展示其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对韵书韵字声、韵、调的拆分及组合。射字法不仅是古时读书人熟稔官韵韵部的好方法,同时射字游戏所使用的韵书或韵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面貌,因此它在语音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