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动物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及动物是否享有法权等问题上,一些开明的“主、客二分法”学者认为,动物可以得到特别的保护,但只能是特殊的客体;另有一些学者,接受“主、客一体化法”理论,认为动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伴侣动物与收养家庭之间应该是何种法律关系,从伴侣动物的特殊性出发应该将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定义为拟制血亲的准收养法律关系,也就是介于“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体化法”之间的一种准主体、拟制血亲的准收养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职教论坛》2012,(16):51
姜大源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中撰文对德国两个法律性文件的修订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从应然与实然的角度,论述了德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德国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对1969年《联邦职业教育法》以及1981年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基于此,2007年,德国  相似文献   

3.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种及其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当前人与动物的关系不断走向冲突、对抗,人作为拥有无比优越感的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保护动物不一定意味着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动物只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我们应把动物作为特殊的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社政司和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组织有关学者对1996年出版的《法律基础教学大纲》和《法律基础教程》(第二版)进行了修订,用以指导和规范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学习新修订的《法律基础教程》(第三版)需要注意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社政司和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组织有关学者对1996年出版的《法律基础教学大纲》和《法律基础教程》(第二版)进行了修订,用以指导和规范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学习新修订的《法律基础教程》(第三版)需要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08,(3):M0003-M0003
据2007年9月28日《参考消息》援引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7年9月19日报道,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佩尔·松内·霍尔姆为首的科学家利用动物试验获得了这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茶经》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历来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然而对其成书年代的考订却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在公元760年至780年之间;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认为在780年以后;日本学者布目潮沨则认为成书的上限是乾元元年(758年),下限是上元元年(760年)。那么,《茶经》究竟于何时成书呢?笔者认为初稿成于760年底或761年初,其后有两次大的修订,一次在764年,一次在774年。现在见到的《茶经》是774年修订过的本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动物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西方有思想家认为,生物圈中所有事物都应该拥有生存繁荣和自我实现的平等权利。我国则有学者提出赋予动物权利主体的地位。笔者不赞同“动物主体论”主张,并从环境伦理学、民法的基本理念、欧盟国家动物保护的立法、我国动物保护的立法现状与思考等四方面展开对动物保护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17日—18日,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师问题与教师政策、法律的创新”。一、社会转型期教师制度革新的外部环境与会者认为,当前,我国教育法律文本的制定和修改应该强调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明确规范政府和学校的行为,引导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有学者专门从实践层面介绍了《教育法》、《教师法》修订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立法思想在修订工作中的落实。伴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而带来的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事…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1.
自德国现代行政法学奠基人奥托.迈耶首先提出法律保留原则之后,法律保留原则就一直适用于规制行政,随着行政国家和福斯多夫提出"生存照顾"服务理念的兴起,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也拓展到给付行政领域;德国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范围经历了侵害保留、全面保留到重要事项保留,虽中国相关法规范确立了法律保留原则,但对中国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范围、性质等方面学者们普遍认识不一致,从中国行政处罚法中有关法律保留原则的条款入手,通过采取法教义学的解读方式,从而得出中国法律保留的原则所采用的是"阶层化保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号称德国经济腾飞的“发动机”。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文献综述,有助于深刻了解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学者们对于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师资建设、法律保障和专业课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时,却遇到了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关系客体应当是法律设定的体现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客观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法律关系客体不同于法律上的标的,人身可以成为法在系的客体,行为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14.
Part 4 of th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1995 (as amended) came into force in September 2002. The Act covers Great Britain but, in relation to schools, is implemented through differe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legislation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This article by Sheila Riddell, Professor of Social Policy (Disability Studies) at Glasgow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Strathclyde Centre for Disability Research, explores the key differences in these legal frameworks, and discuss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delivering consistent anti-discrimination policie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border. Professor Riddell argue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close monitor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 4 of the DDA in English and Scottish schools. If major difference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emerge over tim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consider the case for devolving responsibility for equal opportunities to the Holyrood Parliament or amending national education legislation to make it more consist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of interest to anyone concer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 4 of th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相似文献   

15.
当今动物的生存处境日益艰难,保护动物的呼声日益高涨,认真思考动物保护问题的时代已经来临。通过对动物福利论及动物权利论的分析介绍,得出动物福利论是目前切实可行、有伦理及法理支撑的,并具有实践意义的动物保护理念。我们虽不能认同动物享有法定的权利,但在理论上承认动物福利并在实践中给与动物相应的福利对于保护动物来说不仅合理且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动物主体论与动物客体论两种观点。认为:动物主体论忽视了动物义务的构建,在法理上存在很大缺陷;动物客体论承认动物作为特殊的物,能合理解释人类利用动物的必然性行为。主张利用动物时应保护动物福利,这是对动物的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17.
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的争议一直是理论界、司法界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挪用公款罪刑法规定的解读,以及对该罪犯罪对象若干问题的法理研究.阐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是公款;非特定公物不是该罪的犯罪时象,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国有单位“小金库”钱款可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承包企业中的资金能够成为该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官本英修提出谦抑主义,之后“谦抑”一词飘洋来到我国,被我国学者以舶来品接受,殊不知其所包含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它要求国家在惩罚犯罪和保护法益的过程中,对犯罪人所施加的刑罚,只要能够达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就已足够,过之则无益,甚至过犹不及。刑法谦抑性作为根本原则已贯穿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国内外学者始终争论不一,本文针对否定论者的观点,从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对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个人是国际法主体,且具有有限性和派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