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外英语教学理论尤其是测试理论的影响下,1986年大纲首次将“测试方法”纳入--我国英语教学评价中。自此以后,我国的英语教学评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英语课程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带有法规性的英语教786922学指导文件。不同时期的英语课程文件,都体现了不同时期对英语教学规律的基本认识。本文要从课程文件的角度,对新时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演进脉络作简要的梳理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在苗族独特文化背景下,苗族分布较广板凳舞流传的地方却很少;板凳舞有其独特的跳法:在各个领域拥有不同价值;以“奥运”、“民运”战略为支点,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进程,为板凳舞的保护及与现代体育有效融合和持续发展构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吴建婷 《考试周刊》2013,(68):109-110
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概况,客观阐述了以知识、技能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为主体,以竞技运动为主体,以发展整体效益为主体的几种指导思想的形成与演进,以及在此指导下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利弊,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胡珂 《文教资料》2010,(31):28-30
表示“红”含义的颜色词有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不同,利用语料库,作者探究了“红”族词中“赤”、“红”、“绯”、“朱”和“丹”的使用情况.并从传统色彩观、科技发展、词语的组合能力、词语的意义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不同时期各个词语使用频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演化总结为陕西梁家河时期、河北正定时期、闽浙沪时期和新时代四大阶段,以“梁家河时期”为起点,以时间为主线,重点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不同现实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发展演化的生态建设实践、生态发展理念、生态制度构建,以及生产生活影响,以此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最初的朴素认知到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学观念以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期”,偏重于对作品情性的研究。然而,一个时代的知识修养大可改变一个时代的文学。魏晋时期,地学知识的发展,影响了原有文体的特性,并衍生出新的文体形式。时人以山水为题,以之为赋、为序、为书、为记,虽各有体式而在知识结构上相互影响,这种“文体宜兼”的特性,实质上涉及到一个时代知识体系的发展与文体变革的关系。从知识的传承、扩展角度对文体的变革进行研究,对于拓展现有的文体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拂尘的功能及演变、历史上的拂舞着手,追溯了拂舞的滥觞及拂舞这种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的展现方式。拂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拂尘的材质形态决定了拂舞的观赏性和实际舞蹈时的局限性。由于拂尘在各朝各代的形态的不同,我们在探讨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时就不可以仅仅拘泥于有"拂"这个字诞生的那时起。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其各自的发展演化过程,拂舞也不例外。笔者把拂舞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拂舞的原始形态阶段,即帗、旄、节之舞;二是拂舞的成型形态,即绳拂、马尾拂之舞;三是拂舞的变异阶段,即坐尾的发展;四是拂舞的雅乐时期,即拂舞形态定型后编入雅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于1902年撰著的著名论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具有以下三项学术特色和价值:一、破天荒第一次将西方进化论学说引入中国学术思想界,将数千年学术思想划分为胚胎时代、全盛时代、儒学统一时代……等七个时期,宏观地论述不同时期的内涵、特征和推演变化之因果关系。二、视野开阔,有全新的视角,如,着意探讨学术思想演进与政治条件、社会风尚的关系;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评析不同学派、不同文化系统的优劣利弊;注重地理条件对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三、强调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预言20世纪将是中西“两文明结婚”之时代,提出大力吸收西方进步思想、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论大势》成为梁启超本人此后撰成一系列学术史专著的基础,并对整个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2.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活性”应变能力,使它能够在对“原生”的保护传承中,释放出超越的潜能;二人转“活化”的兼容特点,使它可以在对未来的“再生”创新发展中,表现出洒脱的品性。“东北风”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它的内涵适应了不确定性变化过程中的所有变化;东北区域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电视文化传播的热门景象,是因为二人转表演艺术契合了电视传播所营造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4.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证”研究方法;横跨中西、博古通今的“大观”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内容和观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开拓了“红学”的别一境界,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惜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未能真实反映曹雪芹原旨中宝钗的身世命运。庆幸的是前八十回中,不管是判词灯谜,亦或是诗词酒令,都具有谶语的暗示意味,成为后文情节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试从判词灯谜、诗词酒令等方面寻踪追迹,探求宝钗在原著中的孀闺命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侗乡侗族人民在建设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时,善于吸收汉文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大量引用汉族文学故事到本民族的文学作品里,运用于日常的社交活动之中。从侗家人写的三首诗《题宝钗黛玉》、《赞刘姥姥》、《评凤姐》和从江县佰伍花桥里的《红楼梦》人物画,可以看到《红楼梦》在黔东南侗乡的传播和侗乡人对《红楼梦》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贾母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常使用口语化的方言词语、生动活泼的俗语、各种修辞手段和戏谑的人物称呼语,善于自嘲和自谦、擅长打趣掫揄等方面,这种语言特点展现出贾母开朗乐观、和蔼可素、人情练达、运筹帷幄且善于营造或调动气氛、注重人际和谐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蕴含着可兹现代人借鉴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9.
学界历来主张己卯本为“董康旧藏”,但检点董康《书舶庸谭》有关《红楼梦》之记载,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红楼梦》现存各版本对太虚幻境“六司”之记载存有异丈,诸多迹象表明甲戌本作“夜哭司”曾遭后人篡改。  相似文献   

20.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应该把译文读者的反应作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但有学者发现过分强调读者就会削弱原文的地位,进而导致译者越来越注重“再创造”而偏离了翻译中对原文的“忠诚”原则。文章以动态对等作为理论基础,对比《红楼梦》两个权威英译本中刘姥姥的语言翻译,提倡在考虑译文读者感受的同时,适当译入原文特色,从而真正达到“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